
(1). 香國 世尊之食。亦指佛家的飯食。《維摩诘經·香積佛品》:“於是 香積如來 ,以衆香鉢盛滿香飯與化菩薩。” 南朝 陳 徐陵 《長幹寺衆食碑》:“證常住者爰乞乳糜,補尊位者猶假香飯。” 唐 王維 《遊感化寺》詩:“香飯青菰米,嘉蔬緑芋羹。” 唐 法照 《寄錢郎中》詩:“藥苗家自有,香飯乞時多。”
(2).芳香的飯。 北周 庾信 《仙山》詩之二:“石軟如香飯,鉛銷似熟銀。” 唐 杜甫 《槐葉冷淘》詩:“碧鮮俱照筯,香飯兼苞蘆。”
“香飯”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佛教文化和飲食文化兩類解釋,具體如下:
佛家飯食的象征
源自《維摩诘經·香積佛品》,指香積佛以香缽盛滿的飯食,象征佛國淨土的供養。這種“香飯”不僅為修行者提供食物,更寓意通過飲食淨化身心、脫落罪垢。
例如唐代王維詩中提到“香飯青菰米”,即借佛家意象表達清修生活的意境。
寺院廚房的别稱
因香積佛的典故,寺院廚房被稱為“香積廚”,暗含通過飲食修行悟道的理念。
泛指芳香的飯食
在文學作品中常形容米飯的香氣,如杜甫《槐葉冷淘》中“香飯兼苞蘆”,描述米飯與蘆筍搭配的清香。
地方特色小吃
需注意,“香飯”的佛教含義具有較高文獻支持,而地方小吃類解釋多來自民間或低權威性來源。若需深入考據,建議優先參考《維摩诘經》及唐代詩文等經典文獻。
「香飯」是一個常用的詞彙,用來形容飯菜的香味。它由「香」和「飯」兩個漢字組成。
「香」字的拆分部首是「木」,共有9個筆畫。這個字表示食物或其他物品散發出來的芳香味道。
「飯」字的拆分部首是「食」,共有12個筆畫。這個字本義是指用稻米制成的食物。
「香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中國,人們把吃到的香味濃郁的飯菜稱為「香飯」,以表達美食的口感和香氣。
在繁體字中,「香飯」的寫法為「香飯」。
在古時候,「香飯」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不過,漢字的形态在演變過程中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香飯」的例句:
與「香飯」相關的組詞有「炒飯」、「糯米飯」、「菠蘿飯」等。這些詞彙都是用來描述不同種類的米飯菜品。
與「香飯」近義的詞語有「美味的飯菜」、「香噴噴的米飯」等。這些詞都可以用來表示吃起來非常好吃的飯菜。
與「香飯」反義的詞語可以是「不好吃的飯菜」、「難以下咽的米飯」等。這些詞語描述的是不具有香味或口感不好的米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