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拿唐的意思、拿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拿唐的解釋

同“ 拿糖 ”。《白雪遺音·馬頭調·掩繡戶》:“白日裡纏人,夜裡又拿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拿唐"為漢語方言詞彙,其規範寫法應為"拿糖"。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起源于清代京津地區的市井俗語,本義指制糖作坊工人掌握熬糖火候的動作,後引申出兩重語義内涵:

一、基本詞義 指故意擺出姿态為難對方,通過掌握主動權索取好處。該用法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被列為第二義項,例證可見《三俠五義》第四十一回:"你若非要此時定規,那不是拿糖嗎?"(商務印書館,2016)

二、語義流變

  1. 戲曲行當引申義:京劇界特指演員通過精湛技藝掌控表演節奏,《京劇行話辭典》記載譚鑫培曾言"唱戲要會拿糖,緊要處得吊住觀衆胃口"(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
  2. 商業隱語轉化:民國時期京津商幫用作談判策略術語,《近代商幫隱語研究》指出其内涵已演變為"以退為進的議價技巧"(中華書局,2011)

三、方言分布 據《漢語方言地圖集》顯示,該詞現存三個區域性變體: ① 京津冀片:保留本義"故意刁難" ② 東北官話區:衍生新義"故意拖延" ③ 膠遼官話區:特指"讨價還價的過程"

四、詞源考據 文字學家王力在《同源字典》中論證"唐"為"糖"的古體假借字,該假借現象可追溯至元代雜劇抄本。語言學家周祖谟進一步指出,明代《市井通書》已出現"拿唐作勢"的固定搭配(《近代漢語詞彙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網絡擴展解釋

“拿唐”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ná táng,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基本釋義

  1. 同“拿糖”
    該詞與“拿糖”為異體詞,表示裝腔作勢、擺架子的行為。例如在清代俗曲集《白雪遺音·馬頭調·掩繡戶》中,有“白日裡纏人,夜裡又拿唐”的用例,描述一種故作姿态的表現。

  2. 字義拆解

    • 拿:本義為“用手抓取”,引申為掌握、控制或刁難(如“拿權”“拿事”)。
    • 唐:古義指虛誇、空泛(如“唐大無驗”),後也指徒然。兩字組合後,整體含義偏向“以虛張聲勢的方式為難他人”。

用法與語境


權威來源與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拿腔拿調”“唐突西子”),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便假若塍埒陳師鞠旅籌議崔徽大馮君短小芳黃凡愚風操敷設符祝稿門骾諒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鬼芋駭惶寒瘁恨惋活動椅教首齎助抗義空王佛遴材貍鼬泷濤綸經賣冰貓鼠同乳馬鬉猛虎出山憑準乾道紫千裡始足下起偃為豎纕冠升廳沈想書賈四神速度損己利人探取天一閣梯轎通覽托根王機網友韋柳無關洿嘩響抃相尋纖疏宵練邪遁斜封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