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禍從口出,患從口入的意思、禍從口出,患從口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禍從口出,患從口入的解釋

謂說錯了話要惹禍,吃錯了東西要生病。後多以強調言語必須謹慎。《易·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唐 孔穎達 疏:“先儒雲:‘禍從口出,患從口入。’”亦作“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 ”。《朱子語類》卷七一:“諺有‘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甚好。”

網絡擴展解釋

“禍從口出,患從口入”是一組聯合使用的成語,強調言行與飲食需謹慎,以避免災禍和疾病。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分述含義

  1. 禍從口出

    • 釋義:因言語不慎而招緻災禍或麻煩。
    • 來源:最早見于晉代傅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 引申:警示人們說話前需三思,避免因冒失、刻薄或洩露秘密引發矛盾。
  2. 患從口入

    • 釋義:因飲食不當或衛生問題導緻疾病或隱患。
    • 來源:與“禍從口出”同源,後常與“病從口入”混用,如《周易·頤》疏注提到“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 引申:強調對食物選擇、飲食習慣的節制,如暴飲暴食可能引發“三高”等健康問題。

二、聯合使用的深層意義


三、相關成語與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應用案例,可參考《周易·頤》及晉代文獻《口銘》。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禍從口出,患從口入》是一句常用的成語,意為言語不慎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禍患。這句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礻」和「口」,總筆畫數為12。

這句成語源自《論語·公冶長》:“好勇力行,是可喜的事,但是要慎重言辭,不然會招來禍患。”後來,這句話演變為成語,用于提醒人們慎重言辭,不可隨意妄語。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禍」字的寫法稍有不同,使用了左上部的「示」字旁,寫為「厶」。而「從」字寫作「從」,沒有現代常用的簡化字形「從」。

例如,你可以用這句成語來組詞,如“言辭不慎會引發争端,真是禍從口出,患從口入。”這樣的例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句成語的意思。

這個成語的近義詞是「一言既出,驷馬難追」,意思是一旦說出口,就很難收回;相反的意思則可以用「言多必失」來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