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獨自箇 ”。隻自己一個人。 宋 毛滂 《于飛樂·代人作别後曲》詞:“有些言語,獨自箇、説與誰譍。”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四折:“怎生在曠野荒郊,月黑時光,風高天道,獨自個背着衣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也是 姚滴珠 合當悔氣,撞着他獨自個溪中乘了竹筏來到渡口。” 楊朔 《百花山》一:“在班裡他跟誰都不合群,常常獨自個閃在一邊,斜着眼偷偷望人,好像在窺探什麼。”
“獨自個”是漢語中具有方言特色的複合詞,通常表示“獨自一人”或“單獨自己”的含義。該詞由“獨自”與“個”組合而成,其中“獨自”強調單獨的狀态,而“個”在此處作為量詞或語氣助詞使用,起到強化個體獨立性的作用。例如:“他獨自個在院子裡散步”即描述一個人單獨行動的情景。
從詞源來看,“獨自”最早見于《漢書》,而“個”作為量詞在唐宋時期逐漸普遍化,兩者結合形成“獨自個”的用法,多見于明清小說及北方方言中。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口語或文學創作,帶有一定的地域色彩,如北京話中常以“自個兒”表達類似含義,而“獨自個”更偏向書面化表達。
在語法功能上,“獨自個”可作狀語或定語,例如:“獨自個承擔後果”(狀語)、“獨自個的想法”(定語)。據《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記載,此類結構在晉語、中原官話等方言區仍保留使用。需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标準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建議根據語境優先選用“獨自”或“自己”等更通用的詞彙。
“獨自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表示自己一個人的狀态,具有古典文學和方言色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例句,可查看《初刻拍案驚奇》等古籍或相關語言學資料。
阿婉把晤碑學标式箔幛不露鋒芒層楹承續鋤禾踔絶存候頂門心動黏都君讀書君子帆幅肥缺鳳弦鈎織光燙龜腸豪市核黃素結驷連騎精鐵精心金蘭之友機務段迹響撅頭船列辟理固當然例假立命龍圖老子毛豆冥智謀財害命女妾盤纡撲刀雀蒙眼卻蘇取意三白法僧寮生熱識韓書腦四大洲私塾私槖蒐集宿尚天力天凝地閉體己話土稚武教象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