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個的意思、獨自個的詳細解釋
獨自個的解釋
亦作“ 獨自箇 ”。隻自己一個人。 宋 毛滂 《于飛樂·代人作别後曲》詞:“有些言語,獨自箇、説與誰譍。”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四折:“怎生在曠野荒郊,月黑時光,風高天道,獨自個背着衣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也是 姚滴珠 合當悔氣,撞着他獨自個溪中乘了竹筏來到渡口。” 楊朔 《百花山》一:“在班裡他跟誰都不合群,常常獨自個閃在一邊,斜着眼偷偷望人,好像在窺探什麼。”
詞語分解
- 獨的解釋 獨 (獨) ú 單一,隻有一個:獨唱。獨立。獨霸。 * 。獨創。獨特。獨辟蹊徑(喻獨創新風格或新方法)。獨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銳,見解高超)。 老而無子:鳏寡孤獨。 難道,豈:“君獨不見夫趣(趨)市者乎?
網絡擴展解釋
“獨自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表示自己一個人的狀态,具有古典文學和方言色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含義:指“隻自己一個人”,強調單獨行動或存在的狀态。
- 近義詞:獨自、單獨、孤身(參考“獨自”的關聯詞義)。
2.發音與注音
- 拼音:存在兩種常見讀音,可能因方言或曆史用法差異導緻:
- dú zì gě(注音:ㄉㄨˊ ㄗˋ ㄍㄜˇ);
- dú zì gè(注音:ㄉㄨˊ ㄗˋ ㄍㄜˋ)。
3.文學與曆史用例
- 古典作品:
- 宋代毛滂《于飛樂·代人作别後曲》:“有些言語,獨自箇、說與誰譍。”
- 元代李文蔚《燕青博魚》:“怎生在曠野荒郊,月黑時光,獨自個背着衣包。”
- 明代《初刻拍案驚奇》:“姚滴珠獨自個溪中乘了竹筏來到渡口。”
4.現代用法與語境
- 使用場景: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方言口語,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 例句參考:
“枕前前事上心來,獨自個、怎生睡?”(出自宋代詞句)
5.注意事項
- 與“獨自”的區别:“獨自個”更口語化,常見于古典文本;“獨自”適用範圍更廣,可出現在現代語境。
- 方言特色:部分地區的方言中仍保留此用法,如吳語、閩南語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例句,可查看《初刻拍案驚奇》等古籍或相關語言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自個一詞意思:
獨自個是一個口語化的詞語,常用于表達一個人獨自存在、單獨行動或是感受孤獨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獨(⺮)(豎鈎+兩點水) +
自(自首)(目-自身) +
個(人)(亻-人)
來源:
獨自個是中國方言中的口語用法,是通過方言演變而來的,用法已經廣泛流傳。
繁體:
獨自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獨自個的寫法與現代大緻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例句:
1. 我喜歡一個人獨自個待着,享受安靜的時光。
2. 他常常感到獨自個的寂寞,渴望有人陪伴。
組詞:
獨身、獨立、獨特、獨善、獨霸
近義詞:
單獨、孤單、寂寞
反義詞:
伴隨、共同、一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