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佛前陳列供品的幾案。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佛前的供牀金間玉,香煙裊裊噴瑞獸。” 元 張可久 《落梅花·肅齋翁命賦獅桔》曲:“吼千林月寒霜降,繞 維摩 萬八千佛供牀,噴清香九重天上。”《水浒傳》第二二回:“ 朱仝 自進莊裡……走入佛堂内去,把供牀拖在一邊,揭起那片地闆來。”
“供牀”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神佛前陳列供品的幾案或長桌,主要用于宗教祭祀或供奉儀式中擺放香燭、祭品等物品。現代多寫作“供床”,其中“牀”是“床”的異體字。
結構與讀音
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古典文學作品,如《水浒傳》第二十二回提及“供床”用于隱藏物品的情節,印證其作為長桌的實用功能。
現代使用
當代多用于描述寺廟、祠堂等場所的祭祀陳設,口語中則常以“供桌”替代,而“供床”更偏書面或特定語境。
延伸說明
“供”在此為動詞性含義(供奉),與“床”組合後名詞化,體現漢語中動賓結構轉化為器具名稱的特點。
《供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為床鋪提供服務或設備,也可以表示向床鋪提供供應。
《供牀》的部首是“牀”(chuáng),共有7畫,它是一個獨體字,沒有與其他字組合形成其他詞語。
《供牀》這個詞是根據傳統漢字的發展和演變而來的,其繁體字形為“供床”(gōng chuáng)。
古時候,《供牀》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因為漢字在演變曆史中經曆了多次變革。然而,這種變化并沒有改變其基本意義。
1. 他負責給客人供牀服務。
2. 請确保為來賓提供舒適的供牀設施。
供應、供給、供應商、供職、供不應求、床鋪、服務、設備。
提供、為……提供、為……供應、為……供給。
需求、需要、不供、不提供、不供應、不供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