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慘禍。 宋 袁褧 《楓窗小牍》卷上:“ 吳 趙 諸公惜不早見及此,遂陷 秦氏 酷禍,悲哉!” 清 歸莊 《遣人入城權瘗三嫂遙哭三章》詩之一:“無端遭酷禍,誰與訴蒼穹?” 梁啟超 《新民議》:“孵者億而育者一,育者億而活者一,活者億而成長者一,其淘汰之酷禍,若茲其難避也。”
酷禍是漢語成語,讀作kù huò,指極為嚴重的災禍或慘痛災難。以下是詳細解析:
由"酷"(表程度嚴重)和"禍"(災禍)組成,特指具有破壞性、危險性且後果慘重的災禍。該詞常用于描述自然災害、人為事故或重大不幸事件。
曆史文獻
近現代語境
梁啟超《新民議》以"淘汰之酷禍"比喻生存競争的殘酷性。
與"慘禍"同義,但"酷禍"更強調災難的極端性和不可逆性。例如: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引文或例句,可參考查字典(-3)及愛站小工具的原始資料。
《酷禍》這個詞常用來形容災難或不幸的事件,表示嚴重的災禍或悲劇。酷禍一詞具有負面的含義,常常用來指代帶來巨大痛苦和困難的不幸事件。
酷禍的拆分部首是酉和示,其中酉表示酒,示表示祭祀。酷禍的總筆畫數為15個。
《酷禍》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典籍《史記》中,用來形容災難性的事件。其後被逐漸引申為一個常用詞彙,被廣泛地應用于描述各種不幸的情況。
《酷禍》的繁體字為「酷禍」
在古代,「酷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載,古時候使用的一種寫法為「酷㐆」,字形中的「㐆」表示禍害。
1. 這次洪水是一次酷禍,許多人失去了家園和親人。
2. 火災給整個城市帶來了酷禍,許多建築被毀。
1. 酷刑:指施加在人體上的嚴厲、殘酷的刑罰。
2. 禍害:指給人帶來災禍、不幸的事物。
3. 悲禍:指給人帶來嚴重悲痛和不幸的災難。
1. 災禍:表示災難、不幸的事件。
2. 禍患:指給人帶來困擾、災禍的事物。
幸事:指幸運的事情或者幸福的事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