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僻狹隘。 明 李東陽 《重修宿松縣廟學記》:“學舊在縣治東南百武許,僻隘圮剝,為流潦所壞。”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二:“攻 嵇山門 ,門故僻隘,城又傾頽。”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籌議日本改約暫宜緩允疏》:“始知中島物産較多,南島貧瘠僻隘,不能自立。”
“僻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2. 詳細解釋
3. 例句與出處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總結
“僻隘”強調位置偏遠與空間狹窄的雙重特性,既可用于具體地點,也可隱喻抽象狀态。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聖武記》等來源。
「僻隘」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偏狹、狹窄、孤陋或獨斷。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見解、觀點或環境狹隘,缺乏廣闊的眼界或開放的态度。
「僻隘」是由「人」和「隹」兩個部首組成的。其中「人」是表示人類的意思,而「隹」是表示鳥類的意思。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6畫。
「僻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逍遙遊》一書中的一句話:“好之者不可求速,信之者不可訾美,訾之者不可求便,便之者不可怠狹。”這句話意思是,對于追求道德美好的人來說,不能急于求成;對于認同真實信仰的人來說,不要苛求外貌;對于懷疑各種事物的人來說,不能為了便利而放棄探究;對于過于狹隘的人來說,不能怠慢思考。
「僻隘」的繁體字為「僻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僻隘」曾有多種寫法,如「僻陋」、「阒陋」等。不過,在現代漢字标準化的過程中,逐漸統一為「僻隘」。
1. 他的思想過于僻隘,無法接受不同的觀點。
2. 這個小村莊的交通條件非常僻隘,很難到達。
3. 她的眼界太狹窄了,完全被自己的小圈子所局限,真是太僻隘了。
近義詞:狹窄、狹隘、狹小、偏狹、孤陋。
反義詞:開闊、廣博、寬廣、開明、廣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