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工尺譜的意思、工尺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工尺譜的解釋

我國古代記錄樂譜的工具。由音高符號、調名符號、節奏符號和補充符號組成。晚 唐 時已出現, 宋 時稱為“半字讌樂譜”,并以之與十二律相配。這種記譜形式隨音樂的發展和不同地區、不同樂種的具體運用,在各種符號的寫法上有很大的差别。 明 中葉後,隨着昆腔的流行,逐漸形成一種常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工尺譜是中國傳統音樂特有的記譜法之一,以漢字“工、尺”等字符記錄音高和節奏,在戲曲、器樂及宗教音樂中廣泛流傳。其核心特征與釋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與記譜原理

工尺譜以“上、尺、工、凡、六、五、乙”七個基本譜字對應音階(相當于簡譜的1、2、5、6、7),通過字符組合與輔助符號記錄旋律。例如“上”為宮音(do),“尺”為商音(re),形成固定音名體系。節奏通過“闆眼”标記,“闆”表示強拍(如“丶”),“眼”表示弱拍(如“○”),配合符號“”表示延長等。

二、曆史源流與演變

  1. 唐宋起源:雛形見于唐代燕樂半字譜,敦煌琵琶譜已使用“工”“尺”等字符。
  2. 明清成熟:明代朱載堉《樂律全書》系統整理工尺譜法,清代《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成為戲曲音樂集大成者。
  3. 地域變體:分化出昆曲譜、西安鼓樂譜、福建南音譜等地方性體系,符號與讀法存在差異。

三、記譜特點與文化價值

四、現代應用與保護

當代傳統樂團(如中國國家京劇院)仍使用工尺譜教學與排練,福建南音、古琴音樂将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内容。學界通過數字化(如《中國工尺譜集成》項目)推動譜本保護與跨文化研究。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工尺譜"詞條
  2. 《中國音樂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工尺譜"釋義
  3. 黃翔鵬《傳統是一條河流》(人民音樂出版社)
  4.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工尺譜入門教程》

網絡擴展解釋

工尺譜是中國傳統音樂記譜法之一,因使用“工”“尺”等漢字記錄音高而得名,主要用于記錄民間歌曲、戲曲、器樂等,其特點及發展曆程如下:

1.基本定義與符號系統

工尺譜以特定漢字表示音高,常見的譜字包括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對應現代音階的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音高通過字形變化區分八度,例如高八度在譜字末筆上挑(如“仩”),低八度則下撇(如“凡”)。

2.曆史發展

3.應用與變體

工尺譜與民族樂器(如笛、箫)的指法及宮調系統緊密關聯。因流傳地域和樂種差異,譜字符號、調式規則存在多種變體。例如,北方民間音樂與南方昆曲的工尺譜在節奏符號和調名标記上有所不同。

4.現代意義

盡管現代多采用五線譜或簡譜,工尺譜仍被用于傳統音樂研究和複原,尤其在古琴、戲曲傳承中保留重要地位。

如需更完整的符號對照表或曆史細節,可參考權威音樂史文獻或古籍(如《律呂正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石榴白蛇傳别有用心兵象搏弄疇咨之憂垂直平分線戴德短打武生法門旛旛方便之門非儀輔車相将荴露剛瘅告荒顧慮衮衣以歸汗衣何繇煥蔚湖南勁旅絶漠絶塞窺道辣硬了足六博六陳鋪六牲橹楯率履漫天大謊昧密梅什兒妙巧莫不昵近仁義之師水德朔晦束湍鎖紐索強似逃河騰豺土骨屯墾讬想橢圓帏裳委任狀無星秤無足先兒鄉侄銜華佩實歇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