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戴恩德。 清 陳夢雷 《絕交書》:“不孝抵家,将軍招至軍前,恩禮有加,罔測其故,尚意為年兄揄揚之過,戴德不遑。”
戴德一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分别闡釋。
一、傳統詞義:感恩 “戴德”最早見于《詩經》等典籍,本義為“感懷恩德”,表示對他人恩惠的銘記與感激。例如《禮記·表記》中“君子隱而顯,不矜而莊,戴仁而行,抱義而處”,其中“戴”字即含承載、銘記之意。現代漢語中沿用此義,多用于書面表達,如“感恩戴德”。該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3卷“戴”字條目。
二、曆史人物:漢代經學家 “戴德”亦指西漢著名經學家(公元前1世紀),與侄子戴聖并稱“大小戴”。他編纂的《大戴禮記》是中國古代禮學經典,收錄先秦至漢初禮儀文獻八十五篇,現存三十九篇,對研究儒家思想及古代禮制具有重要價值。《漢書·儒林傳》記載其師承後蒼,屬今文經學派代表人物。此人物背景可參見《辭源》(中華書局,2015年修訂版)相關詞條。
兩重含義均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現代使用中以“感恩”義為主,曆史專名則多用于學術領域。
“戴德”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基本釋義
指對他人的恩德心懷感激,并通過實際行動回報。
用法與示例
指西漢經學家戴德(公元前48年—前33年):
提示:現代語境中“戴德”多用于成語,而曆史人物需結合文獻讨論。建議通過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确認具體用例。
哀哀欲絕安圭拉島寶林抃踴比肩民不翼而飛持之以恒道德經盜居得逞貂羽阿其那煩郁鳳翅盔咈哧高影疙瘩功義廣屋龜潛古生物學荒萊華彥鈞隳裂護蜜剿民京都十景金銀首飾鞫獄酷熱老墈老弱老爺廟拉折雷令劍煉意拎包疬瘍魯樸鹿砦汒洋馬群空昧幽畞鐘排校飄落虔婆佥允企腳齊物讓茶失策守政酸桶檀粉逃官微力謝殃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