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屯墾的意思、屯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屯墾的解釋

[station troops to open up wasteland] 駐紮軍隊墾荒

詳細解釋

(1).屯戍墾殖。《明史·費瓛傳》:“以 涼州 多閒田,請給軍屯墾。”《清史稿·食貨志一》:“罪徒當遣者,限年屯墾,已事釋還。”

(2).指聚居墾荒。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與杜甫在詩歌上的交往》:“在 唐 代就有人圍湖作圩以事屯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屯墾”是中國古代邊疆治理的重要政策,指通過組織軍民開墾荒地、發展農業,同時承擔戍守邊防的職責。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屯墾”由“屯”(聚集、駐紮)和“墾”(開墾土地)組成,字面意為集結人力開墾荒地。其核心包含兩方面:

  1. 軍事功能:駐軍邊疆,防禦外敵(戍邊);
  2. 經濟功能:通過墾荒實現糧食自給,減輕中央財政負擔。

二、組織形式

屯墾主要分為兩類:

  1. 軍屯:始于西漢,士兵戰時作戰、閑時務農,如漢代西域屯田;
  2. 民屯:可追溯至秦朝,招募民衆或遷徙罪犯至邊疆墾殖,如清代“犯屯”。

清代還發展出更細分的類型,如旗屯(八旗兵屯田)、回屯(少數民族參與)等。

三、曆史作用

  1. 邊疆穩定:通過軍民共駐形成防禦屏障,如明代在涼州屯墾鞏固邊防;
  2. 經濟開發:促進邊疆農業技術傳播和人口增長,如河套地區放墾政策;
  3. 民族融合:中原與邊疆的物資、文化通過屯墾互動,推動“大一統”國家形成。

四、思想淵源

戰國時期商鞅提出“寓兵于農”,成為屯墾思想的雛形。曆代王朝将屯墾視為“農戰結合”的治國策略。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屯墾的意思

屯墾是一個動詞,指的是在荒地或未開墾的土地上進行耕種、種植農作物的行為,也可以指重新開墾荒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屯字由屮和土兩個部首組成。

屮為左側部首,表示枝芽的形狀。

土為右側部首,代表土地的意思。

屯字的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屯墾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魏策三》中,意為“集合開墾土地”。後來逐漸演變成特指進行耕種的意思。

繁體字

屯字的繁體形式為「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字中,屯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結構和意義相似。

例句

1. 農民們正在屯墾荒地,希望能夠豐收。

2. 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我們需要屯墾出一片綠洲。

組詞

1. 屯兵:指集結人馬或軍隊。

2. 開墾:指開拓荒地,進行農業或工程開發。

3. 農墾:農業開發和墾殖。

近義詞

開墾、墾殖

反義詞

荒蕪、荒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