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朔晦的意思、朔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朔晦的解釋

朔日和晦日。舊曆每月初一日和最末一日。《漢書·李尋傳》:“朔晦正終始,弦為繩墨,望成君德,春夏南,秋冬北。” 晉 杜預 《春秋長曆論》:“始失於毫毛,而尚未可覺,積而成多,以失弦望朔晦,則不得不改憲而從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朔晦是漢語中用于描述傳統曆法時間節點的複合詞,由“朔”與“晦”兩部分構成,分别對應農曆每月的首日和末日,體現古代天文曆法的精準觀察與時間劃分體系。

朔:指農曆每月初一。此時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月相為“新月”,地面不可見月光。《漢語大詞典》将“朔”釋為“月一日始蘇也”,即月亮開始複蘇的日期。古代文獻如《尚書·堯典》記載“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即以朔日為月首協調年歲周期。

晦:指農曆每月最後一日。此時月球位于地球與太陽同側,月相為“殘月”或完全隱沒。《說文解字》釋“晦”為“月盡也”,《玉篇》則注“晦,冥也”,強調其暗而無光的自然特征。唐代韓愈《祭十二郎文》中“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緻誠”即按晦朔計日,印證其實際應用。

朔晦連用:合并指代完整月份周期,如《漢書·律曆志》載“朔晦弦望,日月相推”,反映古人對月相變化與時間測算的關聯。此詞亦用于天文曆法推演,如《後漢書·律曆志》以朔晦為基準調整閏月,協調陰陽曆法偏差。

網絡擴展解釋

“朔晦”是漢語中與農曆日期相關的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朔”指農曆每月初一,此時月亮處于太陽和地球之間,呈現不可見狀态;“晦”指農曆每月最後一天,即月末()。兩者合稱時,泛指月初與月末的日期,如《漢書·李尋傳》記載:“朔晦正終始,弦為繩墨,望成君德。”

二、延伸含義

  1. 時間循環象征:古人通過朔晦标記月份周期,如晉代杜預在曆法論述中提到,朔晦與弦望(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共同構成時間計量體系()。
  2. 文學比喻:部分資料(如)提到“朔晦”可引申為“光明漸暗”或“思緒混沌”,但此用法較少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三、相關典故

《莊子·逍遙遊》中以“朝菌不知晦朔”比喻生命短暫,強調時間認知的局限性()。


注:若需進一步了解曆法細節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書》《後漢書》及《春秋長曆論》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辯谲避軍三舍禀詞瓟瓥布教踩看慘愦參論陳叙赤潮丑媟大瘠單斃悼悔疊字詩杜主放青逢昌副主割愛見遺歸桡國徽酣淫後鞧擐餅皇墳活命蠒耳羊節短精品荊條羁辔濟勝資虮虱镌階俊傑廉悍苛索曠惰勞之量放梁氏夫妻絡續淼漭畔散鵬翻匹夫不可奪志也氣斷聲吞丘蚓跧局瑞典傷風敗俗少民十不閑兒師門殊色鐵闆紅淚錄橦車未婚夫五花殺馬下陵上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