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非儀的意思、非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非儀的解釋

(1).《詩·小雅·斯幹》:“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 鄭玄 箋:“儀,善也。婦人無所專於家事,有非,非婦人也;有善,亦非婦人也。”後以“非儀”指婦女的是與非,善與惡。《孔子家語·本命》:“﹝女子﹞教令不出於閨門,事在供酒食而已,無閫外之非儀也。”一說為違命專擅,無三從之德。參閱 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卷十九。

(2).違背禮儀。 唐 李景伯 《回波樂》詞:“侍宴既過三爵,諠嘩竊恐非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非儀”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典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來源。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古代對婦女行為的規範
    源自《詩經·小雅·斯幹》:“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诒罹!”鄭玄箋注認為,“儀”指“善行”,強調婦女不應專斷家事,無論“是非”或“善行”皆非婦人之責。後引申為對婦女行為是否符合禮教的評判,如《孔子家語》提到女子應“無阃外之非儀”,即不越閨門參與外部事務。

  2. 違背禮儀的行為
    泛指不符合禮節的言行,如唐代李景伯《回波樂》中“喧嘩竊恐非儀”,批評宴飲時喧鬧失禮的現象。

二、争議與補充

三、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毛詩傳箋通釋》(馬瑞辰)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非儀一詞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非儀】這個詞意思是指非常規範,不符合禮儀規範。它的拆分部首是「非」和「儀」,其中「非」表示否定、不、沒有的意思,「儀」表示規範、禮節的意思。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非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禮記》中。它指的是不遵循規範的行為,違背了社會禮儀規範的行為。在繁體字中,「非」和「儀」的結構略有差異,「儀」表示儀式、禮儀的意思。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非」的形狀與現代相似,「儀」的形狀則有所差異。 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例句:"他的行為舉止不符合社交場合的非儀,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組詞:"非禮儀"(不符合禮儀規範的行為)、"非規範"(不符合規範的) 近義詞:"不合禮儀"、"不正常"、"失禮" 反義詞:"合禮儀"、"正常"、"彬彬有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