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父之蠱的意思、幹父之蠱的詳細解釋
幹父之蠱的解釋
謂兒子能繼承父志,完成父親未竟之業。《易·蠱》:“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 王弼 注:“以柔巽之質,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 唐 獨孤及 《唐故虢州宏農縣令天水趙府君墓志》:“有子若幹人,訓以義方,鹹能被服文藝,幹父之蠱。” 王國維 《紅樓夢評論》:“則夫絶棄人倫如 寳玉 其人者,自普通之德道言之,固無所辭其不忠不孝之罪;若開天眼而觀之,則彼固可謂幹父之蠱者也。”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我看大人還不如‘幹父之蠱’,一位胖大官員看得 禹 不作聲,以為他就要折服了,便帶些輕薄的大聲說,不過臉上還流出着一層油汗。”亦省作“ 幹蠱 ”。 宋 洪邁 《夷堅庚志·武女異疾》:“ 鄂州 富商 武邦寧 啟大肆,貨縑帛……其次子 康民 ,讀書為士人。使長子幹蠱。”
詞語分解
- 幹父的解釋 “幹父之蠱”的略語。《易·蠱》:“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孔穎達 疏:“奉承父事,惟以中和之德,不以威力,故雲‘承以德’也。” 宋 蘇轍 《次韻子瞻特來高安相别》詩:“ 遲 年最長二十六,已能幹父窮
- 蠱的解釋 蠱 (蠱) ǔ 傳說中的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專用來害人:蠱惑。 人腹中的寄生蟲。 毒害人之物:蠱毒。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幹父之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如下解釋:
1.基本釋義
- 核心意義:指兒子能夠繼承父親的志向,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或修正父親的過失。
- 字詞解析:
- “幹”:意為承擔、從事。
- “蠱”:此處引申為事業、事務(非“蠱毒”之意)。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來源:出自《周易·蠱卦》爻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意為兒子繼承父業,能使父親免于過錯,最終吉祥。
- 曆史用例:如唐代獨孤及在墓志銘中贊某人“訓以義方,鹹能……幹父之蠱”;清代《紅樓夢評論》也引用此典形容賈寶玉的行為。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偏正式結構,多作賓語,含褒義。
- 語境示例:
- 用于贊揚子輩繼承家業或修複父輩遺留問題,如魯迅《理水》中官員以“幹父之蠱”勸禹承父志。
4.近義詞與延伸
- 近義詞:“子承父業”是最直接的對應詞。
- 省稱形式:古籍中常簡化為“幹蠱”,如宋代洪邁《夷堅志》載“使長子幹蠱”。
5.文化内涵
- 該成語體現了傳統儒家思想中對家族責任和孝道的重視,強調後代對先輩事業的延續與修正,而非盲目遵從。
總結來說,“幹父之蠱”不僅指簡單的繼承,更包含承擔責任、修正過失的積極意義,常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表達對繼承者的認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父之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遭受報應或遭受災禍。它由三個部分組成:幹、父、蠱。其中,幹的部首是十,筆畫數為四;父的部首是父,筆畫數為了四;蠱的部首是虍,筆畫數為二十。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傳說故事。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現代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幹父之蠱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不斷演變和改動,因此,其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然而,關于幹父之蠱成語在古時候的具體寫法,我目前無法提供詳細的信息。
以下是一個例句,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幹父之蠱這個成語的用法:
他曾經做了很多壞事,現在遭受了幹父之蠱,不斷遭遇倒黴的事情。
關于幹父之蠱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目前沒有相關的信息。幹父之蠱是一個獨特的成語,其特殊含義可能不太容易與其他詞彙進行組合、轉換或對比。
希望上述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