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退中度的意思、進退中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退中度的解釋

見“ 進退有度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退中度(jìn tuì zhòng dù)是漢語中形容行為舉止恰如其分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人的言行符合規範與禮節尺度,體現中國傳統禮制文化對“適度”的追求。該詞由“進退”“中”“度”三個語素構成:

  1. 詞義解析

    “進退”本指行走時的步伐方向,引申為行為舉止的整體表現;“中”讀作zhòng,意為恰當地符合;“度”指标準、法度。三者的組合強調行動舉止需嚴格契合既定規範,如《呂氏春秋·士容論》所言“進退中度,趨翔閑雅”,形容儀态從容得體。

  2. 文化内涵

    該成語承載着儒家“中庸”思想,要求行為不偏不倚,如《禮記·玉藻》強調“周旋中規,折旋中矩”,與“進退中度”共同體現古代禮儀對分寸感的重視。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亦強調“禮以中為貴”,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概念的哲學基礎。

  3.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舉止行動合乎分寸”,適用于評價社交禮儀、職場行為等場景。例如形容外交場合中“發言進退中度,彰顯大國風範”,體現對尺度把控的贊賞。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進退中度”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n tuì zhōng dù,其核心含義指行動舉止合乎法度、規範,與“進退有度”同義。

詳細解析:

  1.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呂氏春秋·士容》,描述一位拜訪田骈的客人“被服中法,進退中度,趨翔閑雅,辭令遜敏”,即衣着、舉止、言辭均符合禮儀規範。

  2. 基本含義

    • 傳統解釋:強調行動的前進與後退均符合标準或禮節,體現穩重得體的儀态(如、3、7所述)。
    • 現代引申:部分詞典(如)擴展為“面對抉擇時適度進退”,但此屬引申義,傳統用法更側重規範合法性。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賓語,多用于描述處事态度(例:他言行進退中度,頗受尊敬)。
    • 結構特點:聯合式成語,中性色彩,無明确褒貶傾向。
  4. 注意事項

    • 多音字:“中”讀zhōng(非“zhòng”),“度”讀dù(非“duó”)。
    • 近義詞:進退有度、舉止得體;反義詞:進退失據、手足無措。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呂氏春秋》或權威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告賓服愛異畢恭畢敬駁荦蛓毛鷹聰辯翠羽明垱大苦道德觀念短算蹲甲椟食耳力縫破補綻光合作用龜虎裹鋒害菑渾濛婚生子女缣彩即墨絕戶看殺跬步昆竹來去分明淚妝流匙隸業衖堂麻痹瞀悶眸瞯蹑雲哝咶弄精神千奴千歲室穹極求偶如夢初醒燒燈神漢使心作倖四周圍淞江鲈天壤頭鬓頭蠶退北駝背蟲韋袍窩穣務光霧釋冰融閑厠祥事小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