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父之蛊的意思、干父之蛊的详细解释
干父之蛊的解释
谓儿子能继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之业。《易·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王弼 注:“以柔巽之质,干父之事,能承先轨,堪其任者也。” 唐 独孤及 《唐故虢州宏农县令天水赵府君墓志》:“有子若干人,训以义方,咸能被服文艺,干父之蛊。”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则夫絶弃人伦如 寳玉 其人者,自普通之德道言之,固无所辞其不忠不孝之罪;若开天眼而观之,则彼固可谓干父之蛊者也。”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 禹 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亦省作“ 干蛊 ”。 宋 洪迈 《夷坚庚志·武女异疾》:“ 鄂州 富商 武邦寧 啟大肆,货縑帛……其次子 康民 ,读书为士人。使长子干蛊。”
词语分解
- 干父的解释 “干父之蛊”的略语。《易·蛊》:“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孔颖达 疏:“奉承父事,惟以中和之德,不以威力,故云‘承以德’也。” 宋 苏辙 《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诗:“ 迟 年最长二十六,已能干父穷
- 蛊的解释 蛊 (蠱) ǔ 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蛊惑。 人腹中的寄生虫。 毒害人之物:蛊毒。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干父之蛊”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如下解释:
1.基本释义
- 核心意义:指儿子能够继承父亲的志向,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或修正父亲的过失。
- 字词解析:
- “干”:意为承担、从事。
- “蛊”:此处引申为事业、事务(非“蛊毒”之意)。
2.出处与典故
- 最早来源:出自《周易·蛊卦》爻辞:“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意为儿子继承父业,能使父亲免于过错,最终吉祥。
- 历史用例:如唐代独孤及在墓志铭中赞某人“训以义方,咸能……干父之蛊”;清代《红楼梦评论》也引用此典形容贾宝玉的行为。
3.用法与结构
- 语法功能:偏正式结构,多作宾语,含褒义。
- 语境示例:
- 用于赞扬子辈继承家业或修复父辈遗留问题,如鲁迅《理水》中官员以“干父之蛊”劝禹承父志。
4.近义词与延伸
- 近义词:“子承父业”是最直接的对应词。
- 省称形式:古籍中常简化为“干蛊”,如宋代洪迈《夷坚志》载“使长子干蛊”。
5.文化内涵
- 该成语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中对家族责任和孝道的重视,强调后代对先辈事业的延续与修正,而非盲目遵从。
总结来说,“干父之蛊”不仅指简单的继承,更包含承担责任、修正过失的积极意义,常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表达对继承者的认可。
网络扩展解释二
《干父之蛊》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遭受报应或遭受灾祸。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干、父、蛊。其中,干的部首是十,笔画数为四;父的部首是父,笔画数为了四;蛊的部首是虍,笔画数为二十。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说故事。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与现代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干父之蛊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在古代,汉字写法不断演变和改动,因此,其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差异。然而,关于干父之蛊成语在古时候的具体写法,我目前无法提供详细的信息。
以下是一个例句,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干父之蛊这个成语的用法:
他曾经做了很多坏事,现在遭受了干父之蛊,不断遭遇倒霉的事情。
关于干父之蛊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目前没有相关的信息。干父之蛊是一个独特的成语,其特殊含义可能不太容易与其他词汇进行组合、转换或对比。
希望上述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尽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奥祉傍境半死包身工保殖冰蠒彩毫参狼羌侧生雠扳词牌刺史大好老淡澉镫锄对空射击鳄鱼扳手凡徒风彩丰屋之戒服日高元钧拱枓觥秋沟堑罟擭騞擘简笔字教室鸡鸣积甃捔力爵命崛起鞠杖苦槠理气漫游生物秘画墨癖木燧蟠踞批罴弃物期要驱合攘手傻傻忽忽身无完肤社事设诈诗魔失饪刷照四岳讨债块通雅投檄万枢诿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