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兒婦的意思、兒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兒婦的解釋

[daughter-in-law] 兒子的妻子;媳婦

詳細解釋

兒媳婦。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但憐己之子女,不愛己之兒婦。” 唐 薛逢 《元日田家》詩:“蠻榼出門兒婦去,鳥飛迎路女郎來。” 魯迅 《南腔北調集·作文秘訣》:“為了保全自家的衣食,聽說這還隻授兒婦,不教女兒,以免流傳到别人家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兒婦”是漢語中的傳統稱謂詞,其核心含義指“兒子的妻子”,即現代漢語中的“兒媳”。該詞由“兒”(兒子)與“婦”(已婚女子)兩個語素構成,最早可追溯至東漢典籍《後漢書·何進傳》中“兒婦親中常侍”的記載,表明漢代已形成該親屬關系的特定指稱。

在用法層面,“兒婦”具有以下特征:

  1. 語體屬性:屬于書面語體,常見于古代文獻及現代方言區(如晉語、吳語)的口語中
  2. 語法功能:可獨立作主語(如“兒婦持家”),或與屬格代詞組合(如“吾兒婦”)
  3. 文化内涵:承載着傳統家族制度中“三從四德”的倫理觀念,《禮記·内則》記載的“婦事舅姑,如事父母”即體現古代對兒婦的行為規範

相關稱謂包括“子婦”(《爾雅·釋親》)、“媳婦”(現代通用語)等。當代語言規範以《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兒媳”為推薦詞形,但“兒婦”仍在方言學著作及古典文學研究中保持學術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兒婦”是漢語中一個傳統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兒婦(拼音:ér fù)指兒子的妻子,即現代漢語中的“兒媳婦”。例如《顔氏家訓》中“不愛己之兒婦”即指對兒媳的态度。

二、傳統用法

  1. 家庭角色:在古代家庭中,兒婦需遵循孝道,與公婆、丈夫和睦相處,是維系家族倫理的重要角色。
  2. 文獻例證:
    • 唐代薛逢《元日田家》詩:“蠻榼出門兒婦去,鳥飛迎路女郎來”;
    • 《聖經》故事中“挪亞與兒婦進入方舟”的記載(中文譯本)。

三、特殊語境擴展

在極少數語境下(如提到的同性婚姻),可指女兒的配偶,但此用法非常罕見且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傳統及主流解釋仍為“兒媳”。

四、與近義詞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備善迸烈變容改俗禀姿彩電朝駕吵仗川澤納污出夷入險盜恩倒杖點銅壺彫玉端豔度過洱海法律事實福橘宮缬裹脇好好先生和樂洪威會兒回首火遁瓠種賤貧桀慢讦訟進賢用能九宮十三調積薪擊應赍子開封涼景木炭鬧籃怒江丕祚千卡拳擊散馬休牛騷人墨客少子笙管樂身相水涯黍酒樹羽四殃堂邑屠噬微芒萎弱為薪妩麗铦錐犀角燭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