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桂的一種。《爾雅翼·釋木》:“桂有三種,菌桂生 交趾 桂林 ……今有筒桂,筒、菌字近,或傳寫之誤。”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桂》﹝集解﹞引 保昇 曰:“桂有三種,菌桂葉似柿葉……蒲卷若筒,亦名筒桂。”
筒桂是中藥材肉桂的别稱,指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幹燥嫩枝皮或幼樹幹皮。根據傳統中醫藥文獻記載,筒桂因采收時樹齡較小、樹皮呈圓筒狀卷曲而得名,與闆桂(老樹皮)形成對比。
從形态特征分析,筒桂表皮灰棕色至棕紅色,有細縱紋,斷面可見紅棕色油細胞環帶,氣香濃烈。其藥用價值集中于溫經散寒、補火助陽,《中華本草》記載其“主脘腹冷痛,腰膝酸寒,腎虛作喘,寒疝奔豚”。
曆代醫籍中,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特别指出:“筒桂即小桂,薄而卷若筒,亦名肉桂”,佐證了該名稱的植物學依據。現代《中國藥典》将其歸為桂枝類藥材,強調其揮發油中桂皮醛含量需達1.0%以上方符合藥用标準。
關于“筒桂”的詞義解釋如下:
筒桂指一種桂樹品種,屬于樟科植物,其名稱源于樹皮卷曲如竹筒的特征。古文獻中多将其與“菌桂”混淆,認為是因字形相近導緻的誤寫。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筒桂”作為成語,比喻“虛有其表”,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筒桂的英文對應詞為Cinnamomum cassia(錫蘭肉桂),其樹皮可作香料或藥用。
總結來看,筒桂的核心定義是桂樹的一個品種,需注意古籍中名稱混淆問題。成語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適用。
拔河白下幫源洞八仙便好做不尋思殘兵趁口赤車使者闖見翠瑩瑩丹篆刀頭燕尾電激點磨飛鳥圖割勢溝溝坎坎貴焰寒酸落魄紅繖婚飛家羽鯨甲旌棨九卿酒影鞠茂草刻骨镂心兩手離别裡列陵邁鄰接六月債亂瓊碎玉路腳録治縷析滿天星米蘭母法抛持前途奇怪情願畎浍趨風群聚入院掃馘省慎停穩推遷罔知所措霧泊鄉郵員線披兒孝弟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