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束檢點。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十:“ 韓熙載 才名遠聞……畜聲樂四十餘人,閑檢無制,往往時出外齋,與賓客生徒雜處。”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尺牍新鈔》:“ 吳曰庸 第 《與友》‘前人著《翦燈餘話》,遂以此妨瞽宗之祀。一朝臣於公會處出此書,亦為物類所鄙。此不過 唐 小説之流,而識者猶惜閑檢如此。’”
“閑檢”一詞在不同文獻中含義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性較高的資料綜合分析:
約束檢點(主流解釋) 主要源于宋代《玉壺清話》及清代《冷廬雜識》等文獻記載,如描述韓熙載“畜聲樂四十餘人,閑檢無制”,此處“閑檢”指行為缺乏約束。漢典《閑的解釋》也提到“閑”字有限制、約束之意,“檢”指檢點,組合後強調對言行的規範。
無所事事(少數解釋)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将其解釋為“沒有任務的狀态”,但缺乏古籍用例支撐,可能與“閑”字的常見含義混淆。
建議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尤其在古文閱讀中。例如《玉壺清話》用“閑檢無制”批評韓熙載放縱不羁,反向印證“閑檢”本義應為自我約束。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等權威辭書。
閑檢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的是在閑暇之時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檢讨的行為。閑檢通常是指審視自己的行為、言語和思想,并對其進行評估和改進。
閑檢的拆分部首是門和心,其中“門”作為左部,而“心”作為右部。閑檢總共有11畫。
《閑檢》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齊東野語》一書中。在此書中,楊慎通過“閑檢”來描述一種自我檢讨的修身之道。
閑檢的繁體字為閑檢。
在古時候,閑檢的寫法有所變化。早期的寫法中,閑檢的“檢”字是由“佥”字和“心”字組合而成。
1. 每天晚上,我都會閑檢自己的行為,看看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2. 他經常進行閑檢,以保持自己的修養和道德。
閑適、閑暇、檢點、檢視
反思、自省、自我反省
隨意、漫不經心、不檢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