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服享的意思、服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服享的解釋

服從和進貢。《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諸侯服享,二世共職。” 孔穎達 疏:“服享,言諸侯服從,獻國之所有。”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三》:“ 蘇子瞻 論 周 之失計,莫甚東遷,而以 靈王 神聖,諸侯服享為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服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義色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詞素分解與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服”在古漢語中常表示“從事”“服從”或“承擔”,如《尚書·旅獒》中“明王慎德,四夷鹹賓,無有遠迩,畢獻方物,惟服食器用”。“享”本義為獻祭,《說文解字》釋為“獻也”,後引申為享用、享受。二字組合後,“服享”在典籍中多指通過履行特定職責或祭祀儀式而獲得神靈或祖先的福佑,例如《詩經·商頌·殷武》有“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的祭祀語境表達。

二、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先秦文獻,如《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服享先王”,此處“服享”特指遵循禮制供奉祭品的行為。漢代鄭玄注《周禮》時強調“服,事也;享,獻也”,進一步明确其祭祀内涵。唐宋以降,“服享”逐漸從祭祀場景擴展至表達對功績或德行的尊崇,如北宋《冊府元龜》載“功臣配享,所以崇德報功,昭示服享之儀”。

三、現代語義流變

當代《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為“從事祭祀而受福佑”,但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漢語修辭領域。其語義核心仍與古代禮制文化中的“職責—福報”關聯模式密切相關。

(文獻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卷十八)

網絡擴展解釋

“服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曆史文獻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服享”指諸侯國對中央政位的服從與進貢行為,即諸侯既在政治上臣服,又定期向宗主國進獻貢品。這一概念常見于先秦文獻,如《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載:“諸侯服享,二世共職。”

  2. 文獻出處與注釋

    • 孔穎達在《左傳》疏中進一步解釋:“服享,言諸侯服從,獻國之所有。”
    • 明代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引用蘇轼觀點時,也以“諸侯服享”為例,讨論周朝政治得失。
  3. 用法與演變
    該詞多用于描述分封制下諸侯與天子間的從屬關系,帶有較強的曆史語境。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見于學術讨論或古籍研究領域。

  4. 英文釋義
    部分詞典将其翻譯為“submit and offer tribute”,強調政治臣服與物質貢獻的雙重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鼇裡奪尊百家衣辦治昌陽赤肉大肥喏代勞單財蕩飏笃笃喃喃迩日耳食返答放風吠蛤風日割臂之盟鼓鑪滾蛋顧曲海檝華屋秋墟誨迪駕犂借耀疾急饑馑糾發積僞瘠義肥辭君王磕磕絆絆利亮木牍霓裳舞溺心膨張切狀鳅鰕柔雅閏變申論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師相師子牀順風使船四味果泰米爾語貼暈土型外像完身問發五鬥祿無可比拟五株閑袅賢賢易色消聲滅迹信步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