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鬥祿的意思、五鬥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鬥祿的解釋

指微薄的官俸。 唐 孟浩然 《京還贈張維》詩:“欲徇五鬥祿,其如七不堪。”詳“ 五鬥米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鬥祿

“五鬥祿”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典故性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微薄的俸祿或低微的官職。該詞由“五鬥”和“祿”組合而成:

  1. “五鬥”:古代容量單位(一鬥約合唐代6.4公斤),象征數量極少,引申為“微薄”。
  2. “祿”:指官吏的俸祿或官職(《古代漢語詞典》)。

典故溯源

“五鬥祿”典出《晉書·陶潛傳》(一說《宋書·隱逸傳》)。東晉詩人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因不滿官場腐敗,感歎“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裡小人邪!”(《晉書·卷九十四》),遂辭官歸隱。此處“五鬥米”即指縣令俸祿,後人以“五鬥祿”代稱低微俸祿或職位。

詞義演變

現代用法

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表達對低微職位的不屑或堅守氣節的态度,如:

“他甘棄五鬥祿,歸隱山林。”

同源詞彙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3. 《晉書·陶潛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4. 《中國典故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5.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五鬥祿”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微薄的官俸。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五鬥祿”字面指“五鬥米的俸祿”,代指古代官員微薄的薪俸。這一表達常與文人清貧自守、不趨炎附勢的态度相關聯。

  2. 典故來源
    該詞源于東晉詩人陶淵明的典故。據《宋書·隱逸傳》記載,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時,因不願為五鬥米俸祿向權貴低頭,辭官歸隱,并留下“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的名言。後世遂以“五鬥祿”隱喻清貧而堅守氣節的仕途選擇。

  3.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孟浩然在《京還贈張維》中寫道:“欲徇五鬥祿,其如七不堪”,表達了對低微官職的無奈;韓翃亦有“初辭五鬥米,唯奉一囊錢”的詩句,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意象的文學傳播。

  4. 相關詞彙
    該詞常與“五鬥米”“折腰吏”等表達并用,如成語“不為五鬥米折腰”,均體現古代文人對氣節與物質利益的取舍态度。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多個網絡釋義,由于相關網頁權威性普遍較低,建議結合《晉書》《宋書》等正史記載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白淵幫兇嘗膽眠薪産具伧陋赤坂打扮怠容大路燈蛾撲火抵刑封角逢衣淺帶分期分批分析天平浮丘公感同身受根業貢賜夠瞧貫盈惡稔黃牌警告踐期膠姆糖解組九息涓波具道矩券狼亢浪職煉風籮篩緑萼旅朋濛雨密指木頭木腦幕胥念詞飄茵隨混缾笙窮臘鳍足目認舊日規潤風風奢望淑儀松筠擡亭馱畜拓清蜿蟤微薄無碑記無頓夏篆邪燥西京七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