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急速;快速。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一:“ 羲和 驅日月,疾急不可恃。” 明 陳子龍 《捉搦歌》:“健馬嚙芻須疾急,何惜刀錢空竚立?”
(2).緊急的事。《孔子家語·執辔》:“是故善禦馬者正身以總轡,均馬力,齊馬心,回旋曲折,唯其所之,故可以取長道,可赴疾急。”
“疾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急速、快速
指動作或狀态的速度極快,強調迅捷性。
緊急的事
指突發或緊迫的事件,需迅速處理。
建議參考權威古籍(如《孔子家語》《韓愈詩集》)或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以獲取更完整的語境例證。
疾急是一個漢字詞組,包含了“疾”和“急”兩個字。疾指的是病痛、疾苦,也可以表示迅速、快速;急表示着迫切、緊急的意思。因此,疾急的意思即指的是事情迅速、緊急的程度。
疾的部首是疒(病字旁),筆畫數為10;急的部首是心,筆畫數為9。
疾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疾則源自疾病之疾,代表着痛苦之極;急則源自心之急,表示着緊迫和迫切的心理狀态。綜合起來,疾急用于形容事物需要迅速應對的狀态。
疾急的繁體字為「疾急」,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記載,疾的古時寫法為「疒及」;急的古時寫法為「忄疾」。
1. 他的病情非常疾,需要盡快就醫。
2. 部門之間的協作出現了急需解決的疾急關鍵問題。
1. 疾病:表示身體上的病痛。
2. 急迫:表示情況非常急切和緊迫。
3. 疾馳:表示快速奔跑。
4. 急需:表示非常迫切的需求。
1. 迅速:表示快速、敏捷。
2. 緊迫:表示事情非常急切、迫在眉睫。
1. 緩慢:表示慢慢、不急迫。
2. 安逸:表示輕松、沒有壓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