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意思、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解釋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遂拜 蒙 母,結友而别”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肅 ( 魯肅 )拊 蒙 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 吳 下 阿蒙 。’ 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 穰侯乎 !’”後因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謂别後進步快速,當另眼相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闡釋:

一、基本釋義

指分别一段時間後,他人已有顯著進步,需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強調人的成長和變化不應被固有印象所局限。


二、出處與典故

  1. 原始出處
    源自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呂蒙傳》的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典故背景:三國時期,吳國将領呂蒙原本不喜讀書,後經孫權勸學開始發奮。當魯肅再見到呂蒙時,驚歎其學識進步,呂蒙回應:“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 文學擴展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孫權勸學》進一步記載了這一故事,使成語廣為流傳。


三、關鍵解析


四、用法與近義


五、現實啟示

這一成語至今仍被廣泛使用,提醒人們:

  1. 避免刻闆印象:應動态看待他人成長,尤其是青少年或處于發展期的個體。
  2. 自我激勵:通過呂蒙“非複吳下阿蒙”的轉變,強調學習與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離開一段時間後再相見,因對方的變化而感到驚訝或加倍注意。它可以拆分為“士别”、“三日”和“刮目相待”三個部分。

“士别”指分離,由“士”和“别”組成。“士”表示有知識、文化的人,“别”表示離開。

“三日”指三天。“三”表示具體的數目,“日”表示時間的單位。

“刮目相待”形容重視對方的變化。“刮目”是刮擦雙眼,表示注意觀察。“相待”是等待,表示期待對方有所表現。

這個成語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左傳》。成語的繁體為「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士别”在篆字(古代楷書字形)中的寫法為「士仞」,“三日”為「三曰」,“刮目相待”為「刮目相黛」。

例句:

他去國外留學三年後回來,我們刮目相待地觀察着他的變化。

組詞:壯士、别離、日子、目光、相逢

近義詞:屏息以待、洗耳恭聽

反義詞:不省人事、置若罔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