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誨迪的意思、誨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誨迪的解釋

教誨開導。 明 李東陽 《大明周府封丘王教授贈承德郎戶部主事李君墓表》:“俗野不學,君嚴為誨迪。”《清史稿·文苑傳二·姚鼐》:“自告歸後,主講 江 南紫陽、鐘山書院四十餘年,以誨迪後進為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誨迪”是一個漢語詞彙,由“誨”(教導、引導)和“迪”(指點、開導)組合而成,整體意為通過教誨和引導使人獲得知識與智慧。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該詞指對他人的教誨與開導,強調通過語言或行為引導他人學習或領悟道理。例如明代李東陽的墓表記載:“俗野不學,君嚴為誨迪”(),說明誨迪在教化中的實際應用。

  2. 構成解析

    • 誨:本義為教導,如《論語》中“誨人不倦”的用法。
    • 迪:意為啟迪、引導,如《尚書》中“啟迪後人”的表述。
      兩字結合後,既有傳授知識之意,又包含啟發思考的層面()。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教育、學術或文化傳承語境中,如《清史稿》提到姚鼐“主講書院四十餘年,以誨迪後進為務”(),體現誨迪在書院教育中的重要性。

  4. 近義與反義
    近義詞包括“教導”“啟迪”,反義詞如“誤導”“蒙蔽”,需根據語境區分使用()。

如需更多古籍例證或語義演變分析,可參考以上來源中的具體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誨迪》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教導、教誨、引導,指引人們正确的道路或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誨迪》的拆分部首是讠(讠是“言字旁”),它也是由一個部首和一個字構成。根據漢字的書寫規範,這個詞總共有13個筆畫。其中,讠部首占據了前面兩個筆畫,後面的一個字“迪”占據了剩下的11個筆畫。

來源

字義來源于古代漢語文獻,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記·滑台列傳》中的篇章。在古代,教導和引導人們的思想行為是一種高尚的品質。

繁體

《誨迪》的繁體字為「誨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一些差異。關于《誨迪》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目前沒有特别明确的資料。

例句

1. 他父親誨迪他問事情的原因,讓他明白做事不能憑空臆測。

2. 孔子的言傳身教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誨迪。

組詞

教誨、教導、引導、啟發、導引。

近義詞

教誨、教導、引導、啟發、導引。

反義詞

誤導、迷惑、挑撥、誤差、荒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