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溺心的意思、溺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溺心的解釋

(1).沉溺心靈。《莊子·繕性》:“文滅質,博溺心,然後民始惑亂,無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使文不滅質,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

(2).潛沉心志。 明 唐順之 《答俞教谕書》:“但古人於藝以為聚精會神極深研幾之實,而今人於藝則以為溺心玩物争能好勝之具。” 宋 楊楫 《<雲谷雜記>題跋》:“予既嘉其為人,且慮其溺心於是,反緩其所當行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溺心”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nì xī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沉溺心靈
    指因過度追求外在形式或學識,導緻心靈被遮蔽或迷失。例如:

    • 《莊子·繕性》提到“文滅質,博溺心”,強調繁複的文飾與博學會掩蓋本質、擾亂心性。
    •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主張“使文不滅質,博不溺心”,提倡文質平衡。
  2. 潛沉心志
    指專注于某一領域,潛心鑽研的狀态。如明代唐順之在書信中形容“聚精會神極深研幾”,将技藝研究視為專注心志的體現,而非“争能好勝之具”。

二、詞義演變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帶有褒貶色彩: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溺心》的意思

《溺心》是一個含有貶義的成語,指一個人過于迷戀或沉迷于某種事物或情感,使其無法自拔。

拆分部首和筆畫

《溺心》的部首是水(氵)和心(⺗),共有10畫。

來源與繁體

《溺心》是現代漢語詞彙,在《說文解字》等古代字書中并未出現。繁體字為「溺心」,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由于《溺心》出現在現代漢語中,因此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并無特定的寫法,因為這個詞是後來創造或形成的。

例句

1. 他對音樂如此溺心,幾乎每天都要花數小時彈奏鋼琴。

2. 她對遊戲溺心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完全忽略了學業和家庭。

3. 這部電影的魅力令衆多觀衆溺心其中,紛紛沉浸在劇情之中。

組詞

溺愛、溺水、溺父、溺嬰

近義詞

沉迷、迷戀、着迷、深深愛戀

反義詞

理智、冷靜、潛心、超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