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息的意思、伏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息的解釋

隱匿形迹。《漢書·禮樂志》:“姦僞不萌,祅孽伏息,隅辟越遠,四貉鹹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伏息”是漢語中具有雙重義項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解析:

一、本義指俯首休息 該義項源于古漢語中“伏”與“息”的語義疊加。《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俯首休息”,其中“伏”取“俯身”之義,形容低頭或蜷縮的姿勢;“息”指停歇、喘息,如《說文解字》釋“息”為“喘也”。該用法多見于古籍,例如《漢書·王莽傳》載“臣莽伏息祿位”,即通過“伏息”表達臣子謙卑退讓的姿态。

二、引申指伏天結束 此義項屬于節氣相關術語,特指三伏天終結的時令現象,常見于民俗表述。《現代漢語詞典》标注其作“伏天結束後氣候轉涼”的時段代稱。如北方農諺“伏息種荞麥”,即強調此時為秋播關鍵期。該詞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亦有呼應,稱“立秋後涼風至,伏氣漸息”,體現古人對氣候周期的觀察總結。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伏息”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常見用法

  1. 隱匿形迹(主流解釋)
    指隱藏行蹤或收斂活動,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暫時不顯露。例如《漢書·禮樂志》中的例句:“姦僞不萌,祅孽伏息,隅辟越遠,四貉鹹服。”
    • 分解釋義:“伏”意為隱藏、潛伏,“息”表示停止、平息,組合後強調通過隱藏自身來達到平息事态的目的。

二、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1. 休息、停歇(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提到“伏息”可指停止活動、短暫休息,如“伏案工作後需伏息片刻”。但此用法在古典文獻中較少出現,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延伸。

三、使用場景與注意

建議在正式寫作或古籍閱讀時,優先采用“隱匿形迹”這一解釋,以保證準确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抱布貿絲畢剝禀貸冰雪堂簸動撥拉不分皂白恻動乘桴沖駝子瘡殘儲命道學答飒大小宋電視系列片點頭會意帝宮蠹簡遺編豐容靓飾覆藏赴告伏龍觀附飾挂毂關格果蠃合該橫惡禾堂徽志渾說介字金錯敬亭山輯甯金铤局天蹐地可奈廊下食累贅閵轹沒佯門仞鳴葭末利颦蛾遣言措意耆将輕淡傾亞熱惱侍執巾栉水老鼠花儵煜外化完給枉口诳舌箫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