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機靈乖覺。《水浒傳》第七二回:“ 柴進 喚 燕青 ,附耳低言‘你與我如此如此。’ 燕青 是個點頭會意的人,不必細問,火急下樓。”《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他是個點頭會意的人,曉得漁船上生意淡薄,便想道:‘我怎好攪擾得他?’”《快心編》第六回:“心地也甚聰明,作事點頭會意。”
2.表示允可、贊許。《紅樓夢》第一一一回:“ 鴛鴦 的魂聽了點頭會意,便跟了 秦氏 可卿 而去。”
“點頭會意”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形容機靈乖覺
指人聰明敏銳,能通過細微的動作(如點頭)迅速領會他人意圖。例如《水浒傳》中,燕青被描述為“點頭會意的人”,無需多言便能執行任務。
表示允可、贊許
通過點頭動作表達同意或認可,常見于非語言溝通場景。如《紅樓夢》中,鴛鴦的魂“點頭會意”後跟隨秦氏離去,體現了默許的含義。
該成語反映了漢語文化中對“心領神會”的重視,強調超越言語的默契,常見于需低調處理事務或不便明說的場合。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以參考《水浒傳》《紅樓夢》相關章節,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詞典。
《點頭會意》是漢語詞語,意指通過點頭或者眼神交流而能夠相互理解對方的意思。這個詞常常用來描述兩個人在沒有說話的情況下,通過肢體語言或者眼神交流而能夠準确地理解彼此的意圖和心情。
《點頭會意》由“點”、“頭”、“會”和“意”這四個字組成。
部首拆分:
筆畫數:
《點頭會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禮儀文化。在古代,人們在面對長輩或者上司時,往往要通過點頭示意來表達尊敬或者同意。後來,這種點頭禮儀逐漸擴展到其他場合,包括朋友間的交流。因此,點頭會意成為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溝通方式。
在繁體字中,《點頭會意》的寫法為《點頭會意》,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差異。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點頭會意》的漢字寫法為:
點-對應古代寫法為點,由“黑”和“蔔”組成。
頭-對應古代寫法為頭,由“彡”和“兀”組成。
會-對應古代寫法為會,由“曰”和“月”組成。
意-對應古代寫法為意,由“心”和“音”組成。
這個詞在實際使用中常常出現在以下例句中:
1. 他們默契地點頭會意,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
2. 在會議上,大家通過點頭會意來達成共識。
組詞:衷心,心意,無意,真意,含義。
近義詞:會心,心領神會,心照不宣。
反義詞:誤會,不會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