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撥動。 浩然 《石山柏》:“ 吳士先 不再吱聲了,彎腰蹲在地下,一勁用鐵鈎子撥拉爐子裡的火炭。” 峻青 《海嘯》第二章:“ 老宮 撥拉開迎春藤,身子往裡一鑽就不見了。”
(2).撫摸。 郭澄清 《大刀記》第六章:“‘呀!你這學生真糟糕!’ 永生 撥拉着 小勇 那粉紅油亮的小臉蛋兒說。” 王命夫 馮不異 《離婚前奏曲》:“身後頭有人撥拉我的脖梗子。”
(3).琢磨。 童邊 《新來的小石柱》:“真的沒事兒嗎?你心裡再撥拉撥拉。”
(4).打發;拉扯。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四章:“他把盯着他的 甯二子 撥拉開,說:‘ 二子 ,你要求入黨?好事,好事!你可向支部提了沒有?’” 浩然 《機靈鬼》:“他把隊裡養的三四頭老八口的驢,從群裡撥拉出來。”
(5).指手腳拍打着的動作。 梁斌 《播火記》二九:“他躺在屋頂上亂滾,鼻涕眼淚順着鼻梁流下來,手腳四肢在地上打着撥拉,說:‘不,不走。’”
“撥拉”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方言有所不同,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撥動
指用手、工具或棍棒橫向用力移動物體。例如:撥拉算盤珠子、撥拉爐火。
例句:浩然《石山柏》中描寫“用鐵鈎子撥拉爐子裡的火炭”。
撫摸
帶有輕柔觸碰的動作。例如:撥拉孩子的臉蛋。
例句:郭澄清《大刀記》中“撥拉着小勇那粉紅油亮的小臉蛋兒”。
琢磨
引申為反複思考或推敲。例如:“心裡再撥拉撥拉這件事”。
打發、拉扯
指處理事務或維持生活。例如:“撥拉家務”“撥拉日子”。
手腳拍打的動作
常見于描述肢體動作,如遊泳時撥拉水花。
如需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文學作品中相關描寫(如《醒世姻緣傳》《海嘯》等)。
撥拉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把某物輕輕地推拉或擺動。
撥拉的部首是手,共有8個筆畫。
撥拉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可能是形聲字,其中的“拉”部分表示拉動的動作。撥拉的含義也可理解為通過輕輕推拉的方式來改變某物的位置。
繁體字“撥拉”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撥拉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1. 他輕輕地撥拉了一下琴弦,美妙的音樂頓時響起。
2. 她撥拉着手中的毛筆,仔細地書寫每一個漢字。
撥動、拉伸、推拉、撥動、撥浪鼓等。
搖擺、晃動、推拉。
固定、靜止、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