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暴室的意思、暴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暴室的解釋

漢 官署名。屬掖庭令,主織作染練。宮中婦人有疾病及後妃之有罪者亦居此室。《漢書·宣帝紀》:“既壯,為取暴室嗇夫 許廣漢 女。” 顔師古 注:“暴室者,掖庭主織作染練之署,故謂之暴室,取暴曬為名耳。或雲薄室者,薄亦暴也。今俗語亦雲薄曬。”《後漢書·皇後紀下·桓帝鄧皇後》:“八年,詔廢後,送暴室,以憂死。” 李賢 注引《漢官儀》:“暴室在掖庭内,丞一人,主宮中婦人疾病者。其皇後、貴人有罪,亦就此室也。”《晉書·趙王倫傳》:“收 吳太妃 、 趙粲 及 韓壽 妻 賈午 等,付暴室考竟。” 宋 蘇轍 《學士院端午帖子·皇太後閣》詩之三:“蠶宮罷採擷,暴室獻朱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暴室是漢代宮廷中掌管染織事務的機構,後亦指關押、處罰有罪宮人的場所。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1. 基本定義與職能

    暴室最初是皇宮内負責織物漂染、曝曬(“暴”通“曝”)及制作的作坊。因其工作需要曝曬織物于日光下而得名。同時,它也是懲戒、囚禁犯錯後妃及宮女的場所,兼具監獄功能,故又稱“暴室獄”。

  2. 職能演變與宮廷管理

    作為宮廷懲戒機構,暴室主要用于處置觸犯宮規的後妃宮女。被送入暴室意味着失寵或獲罪,環境艱苦,帶有懲罰性質。例如,《漢書》記載漢宣帝許皇後、成帝班婕妤等曾因各種原因被送入暴室。其管理由宦官(如“暴室啬夫”、“暴室丞”)負責,體現了漢代内廷管理制度。

  3. 詞源與得名

    “暴”字在此取“曝曬”之本義,指染織過程中需曝曬布帛的工序。《漢書》顔師古注:“暴室者,掖庭主織作染練之署……取暴曬為名耳。”清楚說明了其名稱與染織曝曬工作的直接關聯。

  4. 相關典故與曆史影響

    暴室因關押過失後妃而常與宮廷鬥争關聯。如漢宣帝許皇後被霍光夫人毒害,官方宣稱其死于暴室;漢成帝班婕妤遭趙飛燕誣陷,自請入暴室以示清白。這些事件使“暴室”成為漢代宮廷政治與女性命運的象征符號。

  5. 後世沿革與别稱

    暴室制度延續至後世,如北魏亦設“暴室丞”。其“監獄”職能更為突出,故常被稱為“暴室獄”或“薄室”(“薄”通“暴”)。該詞亦見于《三輔黃圖》《漢官儀》等古籍,是研究漢代宮廷制度的重要詞彙。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九十七《外戚傳上》關于許皇後、班婕妤的記載及顔師古注。
  2. 《三輔黃圖》(古籍整理本):卷三“未央宮·暴室”條釋其職能。
  3. 《漢官六種·漢官儀》(中華書局輯本):記載暴室官職設置。
  4. 《中國古代名物大典》(濟南出版社):對“暴室”的辭條釋義。
  5. 《漢代宮廷制度史》(學術專著):相關章節詳述暴室的運作機制與曆史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

“暴室”是漢代宮廷内的特殊機構,具有多重職能,其含義和用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暴室是漢代官署名,隸屬掖庭令管轄,主要職責為織作、染練布匹。因染織後的布料需暴曬,故以“暴”(通“曝”)為名,又稱“薄室”或“暴曬室”。


二、職能演變

  1. 生産職能
    最初為宮廷染織工坊,負責絲織品染色、晾曬及成品制作。
  2. 司法與禁閉職能
    逐漸演變為關押宮中女性的場所,包括:
    • 患病的宮女;
    • 獲罪的皇後、嫔妃(如《後漢書》記載桓帝鄧皇後被廢後送暴室);
    • 涉及宮廷案件的女性(如《晉書》提及趙王倫收押相關人員)。

三、名稱争議


四、曆史實例


五、總結

暴室兼具生産機構與宮廷監獄的雙重性質,是漢代宮廷管理制度的縮影。其名稱源于染織工藝需求,職能則隨宮廷權力鬥争逐漸複雜化。

别人正在浏覽...

阿僧祇波波渌渌布陳漕賦撐舌出文入武大難臨頭宕仆二荀罰殛發慮芳蘭當門,不得不鋤法辟分泌伏辨頫視剛木隔手供物公引故衆杭州橫命喝阻紅麴昏祲魂驚魄落浄襪旌擢進展汲善幾神酒鐘暌隔蠟撚厲祟羅阇落篷缦布緬絕密謀穆護砂木丸蟠瘿配俪氣不憤弱力三魏筲籮身親朔蓬痰迷騰沸田啬夫童稚腿碼婉詞望峰息心曉不得效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