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童稚的意思、童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童稚的解釋

(1) [child]∶兒童

童稚般的舉動

(2) [childishness]∶稚氣;幼稚

詳細解釋

(1).亦作“ 童穉 ”。兒童;小該。《後漢書·鄧禹傳》:“父老童穉,垂髮戴白,滿其車下。”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況其庶士,冀以自達者哉?” 唐 劉長卿 《送姨子弟往南郊》詩:“别時兩童稚,及此俱成人。” 宋 王安石 《和農具詩》之十四:“豈此賣餳人,吹簫販童穉。” 郭沫若 《文藝論集·波斯詩人莪默伽亞谟一》:“不識不知的童稚,醉生夢死的俗人,他們正是這種最幸福的人。”

(2).童年。 唐 杜甫 《送路六侍禦入朝》詩:“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王魁傳》:“予與 康候 有父祖鄉曲之舊,又自童稚共筆硯。” 郭沫若 《文藝論集·藝術的評價》:“同是一部《離騷》,在童稚時我們不曾感得甚麼,然到目前我們能稱道 屈原 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有天才的作者。”

(3).幼稚。 鄭振铎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三八章一:“若以自變文出現以來所産生的叙事的種種大傑作與之相較量,則《孔雀東南飛》等等誠不免要慊然的自覺其童稚。” 茅盾 《回憶之類》:“當那一聲焦雷打到了我們面前時,童稚之心也曾歡喜而鼓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童稚(tóng zhì)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學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礎釋義

  1. 幼年孩童

    指未成年的兒童,強調年齡幼小、心智未熟的狀态。

    例:李白的《長幹行》中“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描繪了童稚時期的天真無邪。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315頁。

    參考鍊接:商務印書館官網(需訂閱訪問)

  2. 孩童般的特質

    引申為天真、單純、不谙世事的心理或行為特征,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形容成人保留的赤子之心。

    例:魯迅《朝花夕拾》中“童稚時的回憶,總是帶着溫暖的底色”。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8卷第102頁。

    參考鍊接:漢典古籍庫(開放釋義)


二、字源與演變


三、文學與文化意蘊

在古典詩詞中,“童稚”常承載返璞歸真的哲學思想: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中華書局, 2013.
  4. 袁行霈.《中國文學意象研究》.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網絡擴展解釋

“童稚”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 tóng zhì,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 指童年或兒童本身
    常用于描述孩童時期或直接代指兒童群體。例如《觀刈麥》中的“童稚攜壺漿”,以及古籍《後漢書》提到的“父老童穉,垂髮戴白”。這類用法強調年齡特征或群體身份。

  2. 形容天真、幼稚的狀态
    既可褒義表達“童真”,如“童稚般的笑容”;也可略帶貶義表示不成熟,如“一種可怕的感覺頭一次潛入我那童稚的心”。

  3. 文學中的特殊指代
    在特定語境中,如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裡,該詞被用來突顯人物身份的尊貴與閑逸的對比。


補充說明:近義詞包括“童趣”。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表達,日常口語較少使用。如需更多詩詞用例或權威解析,可參考《顔氏家訓》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邊丁變化無窮笓格比目魚撥草瞻風垂法垂虹春陔待次大巧若拙大搜遞傳低頭搭腦發羌管韻馘俘鼓妖紅羊劫畫跋黃賓虹昏第将功折過椒實介心精煉舉世無敵靠枕空漠闊大鄰竝靈玑立朝夕悶打孩冥佑缪節摩诃羅曩代怒怨屏當迫催葡萄起度氣勢磅礴仍因榮芬上下翻騰少白頭赦過生式疏野搜閱桃花岩外層大氣王繭王連五鬥祿無方之民無墨兀首小鹿兒心頭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