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羅阇的意思、羅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羅阇的解釋

古 高昌 對于糜粥之稱。《太平禦覽》卷八五九引《涼州異物志》:“ 高昌 僻土,有異於華,寒服冷水,暑啜羅闍。”原注:“闍,受車切。此郡人作糜粥啜之,俗號闍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羅阇”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發音和語境區分:

一、作為成語的“羅阇”(luó zhā)

  1. 基本含義
    形容人或事物龐大、衆多,由“羅”(龐大、衆多)和“阇”(衆人)組合而成。
  2. 起源與用法
    源自《莊子·逍遙遊》中的寓言故事,描述一個名為“羅阇”的國家人口衆多。現多用于書面語,強調數量或規模的龐大,如“集市上人潮羅阇”。

二、古高昌的“羅阇”(luó dū)

  1. 詞義解釋
    指糜粥,即用谷物煮成的稠粥。古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将此作為地方特色飲食的稱呼。
  2. 文獻依據
    《太平禦覽》引《涼州異物志》記載:“高昌僻土……暑啜羅阇”,并注“此郡人作糜粥啜之,俗號阇也”。

三、印度古代的“羅阇”(luó dū)

  1. 曆史背景
    源于吠陀時代雅利安部落的軍事首領稱號,後演變為世襲君主,成為“王”的代稱。
  2. 文化關聯
    印度古典舞蹈常以舞王“那吒羅阇”的符咒開場,體現其在宗教藝術中的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羅阇的意思

羅阇(luó zh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馬嘴上的一種裝飾。馬嘴的一端有一個金屬制作的環,就是所指的羅阇。

拆分部首和筆畫

羅阇的部首是阝(左阝右處),拆分後的總筆畫數為9。

來源和繁體

羅阇最早來源于《尚書·洪範》。繁體字為「羅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羅阇的形狀略有不同。部分古代文獻中将「阇」寫作「阝+它」的形式,「羅」寫作「罒+糺」的形式。

例句

1. 他的馬上系着一對金光閃閃的羅阇。

2. 在古代,羅阇被視為馬匹的裝飾品。

組詞

羅阇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它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詞語。

近義詞和反義詞

羅阇的近義詞包括:馬嘴環、馬嘴套、馬嘴裝飾。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