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飯的竹籮。 吳組缃 《山洪》二十:“桶上蓋着小筲籮,裡面各放一個青花碗。”
“筲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和用法如下:
筲籮(拼音:shāo luó)指一種竹編容器,主要用于盛放食物或其他物品。根據多個權威來源(如漢典、愛站小工具等)的定義,它特指盛飯的竹籮,常見于傳統農村生活場景。
字面含義
筲籮由“筲”和“籮”組成:
引申含義
個别詞典(如查字典)提到“筲籮”可比喻事物雜亂無章,因其内部無隔斷導緻物品堆積混亂。但此用法較少見,更多文獻仍以字面含義為主。
需注意不同來源對“筲籮”的解釋略有差異,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僅重複基本定義,而高權威性網頁(如漢典)更注重其傳統用途。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方言研究資料。
筲籮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指代一種編織而成的漏鬥狀工具。它主要由竹木等材料制成,用于撈取和過濾食物。
筲籮的部首是竹(氺),它由14個筆畫組成。
筲籮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它的繁體寫法是「笵蓏」。
在古時候,筲籮的漢字寫法可能不同于現代的寫法。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沒有提到。
1. 她用筲籮将水果洗淨。
2. 農民使用筲籮來篩選谷物。
組詞:竹筲(由竹制成的筲籮)、籮筐(由竹木編織而成的容器)。
近義詞:漏鬥、濾網。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