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蓬的意思、朔蓬的詳細解釋
朔蓬的解釋
指蓬矢。《列子·湯問》:“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蝨之心而懸不絶。” 張湛 注:“以彊弓勁矢貫蝨之心,言其用手之妙也。”
詞語分解
- 朔的解釋 朔 ò 農曆每月初一:朔日。朔望(“朔日”和“望日”)。 始:“皆從其朔”。 北方:朔方。朔漠(北方沙漠地帶)。朔氣。朔土。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蓬的解釋 蓬 é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黃色,葉似柳葉,子實有毛(亦稱“飛蓬”):蓬門。蓬心(“蓬”的心狹窄而彎曲,喻茅塞不通的頭腦。謙辭,用以表示自己見識淺陋,蠢笨)。蓬戶甕牗。蓬生麻中(喻在良好的生長
網絡擴展解釋
“朔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和用法區分:
一、古籍中的本義(主流解釋)
-
字面構成
“朔”指北方(如“朔風”);“蓬”即蓬草,古代常用其莖稈制作箭杆(蓬矢)。
-
具體出處
源自《列子·湯問》:“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蝨之心而懸不絶。”
此處“朔蓬”指北方生長的蓬草制成的箭杆,強調材質的堅韌與工藝精湛。
二、現代引申義(少數用法)
部分現代辭書(如)将其歸納為成語,引申為“形容事物疏離空虛或态度冷漠”。這種解釋或源于對“蓬草隨風飄散”意象的聯想,但未見于古籍原典。
使用建議
- 若在古文閱讀中遇到該詞,優先采用“北方蓬草箭杆”的本義,例如《列子》射箭典故。
- 若現代語境中用作比喻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指向疏離感,但需注意此用法并非傳統規範。
建議通過《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工具書進一步溯源确認具體語境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朔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朔風帶動的飛翔物。該詞拆分的部首是木和白,共有19個筆畫。在漢字中,朔指的是月初的第一天,蓬指的是高大的野草。
《朔蓬》這個詞的來源非常古老,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有着悠久的曆史。它最早出現在《詩經·豳風·絲衣》這首古詩中,用來形容風吹動帶有輕盈感的野草。後來,在其他古代文學作品中也經常出現。
與簡化字的“朔蓬”相對應,繁體字的寫法為「朔鬅」。其中,“鬅”這個字在繁體中專指“蓬”,而“朔”則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西漢時期,寫“朔”字的方法是從左至右先寫一個“弓”,再寫一個“朱”。這種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被統一的簡化字取代。
一個常用的例句是:“秋風蕭瑟,朔蓬草驚寒。”這句話出自唐代文學家王之渙的《登鹳雀樓》一首詩,意味着秋天的風吹得草木搖曳,令人感受到嚴寒的氣息。
當涉及到組詞時,可以使用“蓬飛”來形容物體像朔風吹動下的野草一樣自由飛翔。另外,可以使用“朔風”來形容寒冷的北風。
作為一個漢字詞語,朔蓬并沒有嚴格的近義詞和反義詞。然而,可以使用一些其他形容詞來描述類似朔蓬的物體,如輕盈、飛舞、搖擺等。相應地,沉重、固定、穩定可以作為潛在的反義詞。
總之,朔蓬是一個用來形容朔風下飛翔的物體的詞語。它源自中國古代文學,繁體字為「朔鬅」,拆分的部首為木和白,共有19個筆畫。古代漢字寫法中“朔”字的形象不再使用,而現代漢字使用統一的簡化字。《朔蓬》這個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常用于詩歌來形容風吹動的野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