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賞賢罰暴的意思、賞賢罰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賞賢罰暴的解釋

猶賞善罰惡。《韓非子·八經》:“故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賞賢罰暴”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在于通過明确的獎懲機制來治理國家或管理事務,具體指獎賞賢能之士,懲罰暴虐之徒。以下從漢語詞典和典籍的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成語構成與字義解析

  1. 賞 (shǎng): 本義指賜予、獎勵有功績或才能的人。引申為贊揚、賞識。
  2. 賢 (xián): 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本義為多才、能幹,後特指品德高尚、才能出衆者。
  3. 罰 (fá): 本義指懲治、處分有過錯或犯罪的人。引申為警戒、懲戒。
  4. 暴 (bào): 指兇惡殘酷的人或行為。本義為曬,引申為顯露、兇惡、欺淩弱小者。

二、成語本義與引申義

三、典籍出處與權威釋義

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雖其精确的四字組合形式在先秦最核心典籍中不常以固定詞組出現,但其思想内涵在衆多重要文獻中反複闡述并被後世總結為“賞賢罰暴”:

  1. 《韓非子·八經》: “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賞暴罰賢,舉惡之至者也。” 這是對“賞賢罰暴”思想最直接、最經典的表述之一。韓非子明确指出,獎賞賢能、懲罰暴虐是推行善政的最高表現;反之,獎賞暴虐、懲罰賢能則是助長惡行的極緻。《韓非子》作為法家集大成之作,其論述具有極高的思想權威性。
  2. 《荀子·強國》: “賞賢使能以次之…” 荀子強調治國需按等級次序賞賜賢能、任用能人。雖未直接連用“罰暴”,但其“隆禮重法”思想包含了對不義行為的懲戒,“賞賢”是其積極治理策略的核心一環。荀子作為儒家大師,其觀點代表了儒家經世緻用的一面。
  3. 《史記·太史公自序》: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别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 司馬遷指出《春秋》的微言大義在于褒揚賢良、貶斥不肖(包括暴虐者)。這深刻體現了“賞賢罰暴”作為曆史評判和道德準則的重要性。
  4. 權威辭書釋義: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将“賞賢罰暴”作為詞條收錄,釋義為“獎賞賢人,懲罰暴虐”。該詞典是中國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漢語語文詞典之一。
    •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雖未單獨收錄此四字成語,但對“賞罰分明”(與“賞賢罰暴”内涵高度一緻)的解釋“該賞的賞,該罰的罰,處理清楚明白”,以及“賢”、“暴”的釋義,共同構成了理解該成語的基礎。該詞典是現代漢語規範使用的權威标準。

四、思想内涵與重要性

“賞賢罰暴”不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深刻的治國理政哲學和倫理原則: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賞賢罰暴”是一個古代成語,其核心含義為獎勵賢能之人、懲治兇暴之徒,體現了對德行與才能的推崇,以及對惡行的堅決抵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強調兩種對立的社會治理态度:

  1. 賞賢:對有才德的人給予獎勵和重視。
  2. 罰暴:對兇殘暴戾之人進行懲罰和壓制。

二、出處與背景

三、結構與用法

四、延伸解讀

五、注意事項

“賞賢罰暴”不僅是曆史治世理念的縮影,也可為現代管理提供借鑒。如需進一步了解《韓非子》原文背景,可參考戰國法家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柏子嘗受丹芝盜魁大樣德音東洋車斷垣殘壁販海鳳陽耕藉河滿盍戠寰縣匠畫堅垎鑒誡椒桂解剖學畸流逸客警巡院均稅菊水勑書來蹤去路骊阿遛狗龍化蒙受摹本鳥彜賠鈔鋪排乾昧齊斷祈祓穹昊瓊羽虬珠雀弁三八作風三鑒三婆兩嫂傻眼生産者盛日繩正石涅識曲式望收璧忪蒙憳忒通年娃娃魚倭扇烏愛晤見相傾習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