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桑雉的意思、桑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桑雉的解釋

(1).上古 商 帝太戊 時,“祥桑”朝生而暮大如拱, 太戊 懼,大臣 伊陟 勸 太戊 修德而“祥桑枯死”。 殷帝武丁 時,雉登鼎耳而鳴, 武丁 懼,賢臣 祖己 勸 武丁 “修政行德,天下鹹驩, 殷 道復興”。事見《書·高宗肜日》《史記·殷本紀》。後因用“桑雉”為帝王修德國以複興的典實。《北史·崔昂傳》:“故桑雉之戒,實啟中興;小鳥孕大,未聞福感。”

(2). 漢 魯恭 (字 仲康 )為 中牟令 ,行德政。上司遣使察訪, 恭 與來使行至田間,坐桑下小憩,有雉停身旁。旁有兒童。使曰:“兒何不捕之?”兒曰:“雉方将雛。”使矍然而起,盛贊 魯恭 “化及鳥獸”,使“豎子有仁心”。事見《後漢書·魯恭傳》。後因以“桑雉”為施行仁政,普及教化的典實。 唐 羅隱 《寄前戶部陸郎中》詩:“出馴桑雉入朝簪,蕭灑清名映士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桑雉”一詞在不同文獻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一、曆史典故中的雙重含義

  1. 帝王修德以複興
    源自商朝典故:商帝太戊時期,祥桑樹一夜之間長成拱形,大臣伊陟勸其修德治國,最終祥桑枯死,國家恢複安定;商王武丁時,雉鳥落在鼎耳鳴叫,賢臣祖己勸其修政行德,使殷商複興。因此“桑雉”被用作帝王通過修德實現國家複興的象征。

  2. 施行仁政與教化
    出自東漢魯恭的事迹:魯恭任中牟令時推行仁政,連兒童都因雉鳥正在育雛而不忍捕捉,被使者贊為“化及鳥獸”。這一典故使“桑雉”成為仁政普及的典範。

二、現代引申的成語用法

部分現代辭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不切實際、空想幻想”,以“桑”象征虛構,“雉”代表現實,比喻忽視實際問題。但這一用法在古典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詞義演變或簡化。

建議參考權威古籍(如《史記》《後漢書》)或專業辭典以獲取更精準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桑雉

桑雉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雉鳥在桑樹上栖息的意思。

拆分部首:桑(huái)、雉(jī)

桑的部首:木

雉的部首:隹

桑的筆畫:7畫

雉的筆畫:11畫

來源:桑雉這個詞最早來源于《詩經·魯頌》中的《桑扈》一篇。所謂“扈”,意即大量的雉鳥。後經過演變和引申,形成了現代詞語桑雉。

繁體:桑雉(繁體字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特殊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例句:桑雉栖息在樹上,構成了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

組詞:桑樹、雉鳥、桑樹桑葉

近義詞:桑樹上的雉鳥、樹上的雉鳥

反義詞:地上的鳥、水中的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