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玷缺的意思、玷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玷缺的解釋

亦作“ 玷闕 ”。1.白玉上的斑點、缺損。也指玉上出現斑點、缺損。 唐 程長文 《書情上使君》詩:“但看洗雪出圓扉,始信白珪無玷缺。” 宋 戴埴 《鼠璞·魏相許伯》:“士大夫出處如渾金白玉,不可玷闕。”

(2).比喻缺點,過失。《漢書·韋玄成傳》:“ 玄成 復作詩,自著復玷缺之囏難,因以戒示子孫。” 唐 皮日休 《三羞》詩之一:“王臣方謇謇,佐我無玷缺。” 宋 蘇轼 《萬石君羅文傳》:“吾與兒輩處,每慮有玷缺之患。”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若行有玷缺而才不能供國事者,則無論男女皆不得為公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玷缺”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玷”和“缺”兩個語素構成。從詞源學角度分析,“玷”在《說文解字》中釋義為“白玉之污”,本指玉石的瑕疵,後引申為道德品行上的污點;“缺”則為“器破也”,表示不完整、有缺陷的狀态。兩字組合後,形成“玷缺”這一具有雙層含義的詞彙。

在古籍文獻中,“玷缺”多用于雙重語境:

  1. 器物層面:指玉器、器物表面存在的物理瑕疵,如《楚辭·七谏》中“玉珪質兮遭玷缺”,以玉圭的缺損暗喻君子蒙塵。
  2. 人格層面:比喻人的德行缺失,如《後漢書·列女傳》記載“恐父祖玷缺”,強調家族聲譽的維護需要避免道德污點。

現代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事物或品德的缺陷”,既保留物質層面的原始含義,也延續了道德評判的引申用法。該詞的語義演變軌迹,印證了漢語中“以物喻德”的文化思維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玷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義、比喻義及用法場景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
    指白玉上的斑點或缺損()。例如《漢書》中提到的“白珪無玷缺”,即以玉的純淨無瑕比喻品德高潔。

  2. 比喻義
    引申為人或事物的缺點、過失()。如宋代蘇轼《萬石君羅文傳》中“有玷缺之患”,即指品行或事物的瑕疵。


二、用法與語境

  1. 文學與典籍
    多用于古典文獻或詩詞中,如唐代程長文詩“始信白珪無玷缺”,強調完美無缺;宋代戴埴《鼠璞》提到“士大夫不可玷阙”,比喻士人應保持德行高潔()。

  2.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書面語或學術讨論中仍可表示“因污點或缺陷而失去原有價值”的狀态()。


三、延伸解析


四、注意事項

如需具體古籍例句或進一步考據,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罷官罷耗筆偈避正堂長蔬觸網蹙趨促狹答納珠刀叢雕戈吊拷綳扒刁頑地方部隊陡搜發和反撥峰巅墳園高顯恭世子關谘海洋公園和恒鶴焰荒年谷護封薦至嬌媚砎石禁文酒評魯趙句斷狙險開蔔老壽流蕩子煤面冥幻弄虛作假旁溢韸韸祁僮攲斜全行裙屐戎歌捎搭生事擾民身骨首惡順長宋杜松風操送子觀音童秃吳興體物譽崄很宵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