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筆的意思、放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筆的解釋

(1).縱筆。 唐 杜甫 《戲為雙松圖歌》:“已令拂拭光淩亂,請公放筆為直幹。” 清 金農 《吳丈弘谟攜酒過寓園竹間對酌長句奉酬》詩:“欲乞放筆寫萬個,目接厓谷心坰郊。”

(2).擱筆。 魯迅 《書信集·緻黎烈文》:“僕倘有言談,仍當寫寄,決不以偶一不登而放筆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放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縱筆
    指寫作或書法時毫無拘束地揮灑,強調自由隨性的創作狀态。例如唐代杜甫在《戲為雙松圖歌》中寫道:“請公放筆為直幹”,即鼓勵畫家大膽創作。書法中的“放筆”還指一種灑脫的筆法,如“一筆揮出,毫無返顧”,體現剛健豪邁的藝術表現。

  2. 擱筆
    表示停止書寫或創作。魯迅在書信中提到“決不以偶一不登而放筆也”,即表達不會因稿件未被采用而停筆的決心。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句或書法理論,可參考杜甫、魯迅的原文或書法論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筆的意思

放筆是一個成語,形容寫字時運筆散漫自然,不受拘束。它比喻思維自由,不受約束,自由表達。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放筆的部首是手,拆分成為手 + 立,共兩個部首。放筆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放筆最早出現在《詩經·齊風·無衣》:“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不暱以徹兮,不囿于寬。”其中的“不囿于寬”意為表達思想不受限制。

繁體寫法

繁體寫法是「放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的漢字書寫中,放筆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正式寫作為「放」字的變體,除去了下半部的橫畫,隻保留了上半部。

例句

寫文時,要放筆自由寫作,不受拘束。

組詞

放心、放松、放任、放飛、放縱等。

近義詞

盡情發揮、隨意塗鴉、自由抒寫。

反義詞

拘謹書寫、守規矩、束縛寫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