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高宗刻象的意思、高宗刻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高宗刻象的解释

《书·说命上》:“ 高宗 梦得 説 ,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 傅巖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孔 传:“审所梦之人,刻其形象以四方,旁求之於民间。”后用为求贤之典。《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昔 高宗 刻象,营求贤哲; 周文 启龟,以卜良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高宗刻象是源自《尚书·说命》的典故,指商王武丁(庙号高宗)为寻访贤臣傅说,命人按其梦中形象刻像,后依此画像找到傅说并拜为宰相的故事。该典故引申为君主求贤若渴、礼遇人才的象征,常见于古代文献与诗词创作中。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一、字面释义


二、典故出处与背景

典出《尚书·说命上》:

“(武丁)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

释义:武丁梦见天帝赐予贤臣,醒来后命画工刻绘梦中人像,派人按图寻访,最终在傅岩找到与画像相符的筑墙奴隶傅说,拜为宰相。

此事件被《史记·殷本纪》等史书收录,成为古代帝王尊贤的典范。


三、引申义与文学化用

  1. 象征求贤诚意

    如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高宗刻象,梦通岩野之贤”,喻指统治者主动寻访隐逸人才。

  2. 代指人才际遇

    王勃《三国论》:“高宗刻象而仁杰来”,强调君主诚心方能吸引贤才投效。

  3. 批判现实对比

    部分诗词反用典故,如清代黄景仁《杂感》:“高宗刻象今何在?空使胡僧话劫灰”,暗讽当世忽视人才。


四、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商高宗命人刻梦中所见贤人像以求之。后用作帝王求贤的典故。”

  2. 《古代汉语词典》

    标注典源为《尚书》,强调其“以图像寻访贤才”的核心含义。


参考文献

  1. 《尚书·说命上》原文及译注,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
  2. 《史记·殷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李太白全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
  4. 《两当轩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

(注:为符合原则,参考文献优先选用古籍原典及权威出版社辞书,部分链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可依据来源名称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高宗刻象”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与古代求贤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该成语出自《尚书·说命上》,记载商朝高宗武丁通过梦境寻得贤臣傅说的故事。据载,武丁梦见一位贤人(即傅说),醒后命人根据梦中形象刻成雕像,四处寻找,最终在傅岩发现此人并任用为相,辅佐治国。

核心含义

指通过特殊方式(如梦境启示)或象征性手段(刻像)广泛寻求贤才,后引申为君主诚心求贤的典故。

用法与示例

补充说明

此典故体现了古代“天人感应”思想,强调君主对贤才的渴望与重视。现代虽不常见,但在研究古代政治文化或成语演变时仍有参考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记载,可参考《尚书·说命》及《三国志》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闇很宝胄吧儿狗不成三瓦侪辈鄽郭倡义德黑兰会议灯饰砥磨短兵相接断配端溪鹗龟法出一门关弓鼓鼻豪奢呵难横征暴赋泓洄怀冰户口簿鉴彻兼言艰阻金冠经制机廷峻丽伉声困守另楚寒巫灵酥临谷露跣埋忧弭楫命臣棚阁姘识皮袍畎壑劝善戒恶沙淋势如水火收风舜跖耸神笋脯溯源童心土练讬事猥催文茵五馆乡君现化邪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