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主的意思、兵主的詳細解釋
兵主的解釋
(1).謂軍隊的主帥。《管子·地圖》:“凡兵主者,必先審知地圖。”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采薇翁》:“ 於陵 劉芝生 ,聚衆數萬,将南渡。忽一肥男子詣栅門,敞衣露腹,請見兵主。”
(2).戰神。《史記·封禅書》:“八神:一曰 天主 ,祠 天齊 ……三曰 兵主 ,祠 蚩尤 。”
詞語分解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與軍事或戰争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争的争端
- 主的解釋 主 ǔ 權力或財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腦: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財物的人)。當家作主。 舊時臣子稱君王,下級稱上級,仆人稱家主:君主。主上。 對事物的意見或認為應當如何處理,決定:主張。主見。主意。主義
網絡擴展解釋
“兵主”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作為軍事統帥
-
基本含義
指“軍隊的主帥”,即統領軍隊的最高指揮官。該用法最早見于《管子·地圖》:“凡兵主者,必先審知地圖”,強調主帥需熟悉地形才能指揮作戰。
示例: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中“請見兵主”即指求見軍隊首領。
-
延伸用法
可比喻現代組織中的核心領導者,如例句“公司兵主能力出衆,故業績突出”。
二、作為神祇稱號
-
戰神象征
在祭祀文化中,“兵主”被列為八神之一,特指戰神蚩尤。《史記·封禅書》記載:“三曰兵主,祠蚩尤”,反映了古代對戰争之神的崇拜。
-
曆史人物關聯
姜太公因軍事成就被稱為“兵主”或“武祖”,體現了該詞對傑出軍事家的尊稱用法。
三、字義解析
- 兵:本義為兵器,引申為軍隊、戰士。
- 主:指領導者、掌控者。二字組合既強調軍事權威,也暗含神聖性。
建議結合《管子》《史記》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主(bīng zhǔ)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軍事的主要負責人,即将領或軍事指揮官。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兵(bīng)的部首是“八”,筆畫數為七;主(zhǔ)的部首是“丶”,筆畫數為五。該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象形文字。在繁體字中,兵主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時候漢字寫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時期而有所變化,但兵主在古代并沒有出現變異的寫法。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是我國著名的兵主,指揮多次成功的軍事行動。
2. 這位兵主以其勇敢和智慧而受到全軍的尊敬。
組詞:兵将(bīng jiàng), 主帥(zhǔ shuài), 兵力(bīng lì)
近義詞:軍官(jūn guān), 将領(jiàng lǐng)
反義詞:士兵(shì bīng), 普通人(pǔ tōng rén)
以上是關于《兵主》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簡要介紹。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