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膏劑的意思、膏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膏劑的解釋

[adhesive plaster] 熬成膏狀的藥物

詳細解釋

中醫指經過浸漬、熬煎,濃縮成膏狀的藥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膏劑是中醫藥學中常見的藥物劑型,指通過水或植物油将藥物煎熬濃縮而成的膏狀制劑。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分類

  1. 基本定義
    膏劑以藥材為原料,經浸漬、煎煮、濃縮等工藝制成,分為内服和外用兩大類。内服膏劑多用于慢性病調理,外用膏劑則用于皮膚或黏膜局部治療。

  2. 内服膏劑

    • 流浸膏:藥材有效成分浸出後濃縮而成,濃度高、用量少(如益母草流浸膏)。
    • 浸膏:溶媒完全蒸發後的半固體或粉末狀制劑,如紫珠草浸膏。
    • 煎膏(膏滋):藥物煎煮後加蜂蜜或糖制成,適用于體虛調理(如參芪膏)。
  3. 外用膏劑

    • 軟膏:藥物與基質混合的半固體制劑,如三黃軟膏,具有保護或局部治療作用。
    • 硬膏(膏藥):常溫下為固體,貼敷使用,如傳統黑膏藥。

二、特點與優勢

三、曆史與應用

膏劑最早記載于《内經》,晉代《肘後方》擴展了其應用範圍,唐宋後廣泛使用。現代膏劑不僅用于臨床(如消炎、鎮痛),也用于家庭保健(如自制調膏)。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或制作方法,可參考(39健康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膏劑,是指一種用于外用的半固體藥物或化妝品。下面具體解釋詞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 意思:膏劑指的是将藥物或化妝品制成半固體狀後用于外用的一種形式。它可以塗抹在皮膚上或者用于頭發和指甲的護理。 拆分部首和筆畫:膏劑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肉字旁),右邊的部首是勺。根據筆畫順序,它總共包含11個筆畫。 來源:膏劑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書中解釋為能夠塗抹的藥物。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于中醫藥和化妝品領域。 繁體:膏劑的繁體字為膏劑,字形更加複雜,但意思并無差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膏劑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它仍然保留了膏和劑兩個構詞成分,形狀和意思基本相似。 例句:請用膏劑輕輕塗抹在患處。 組詞:膏劑可以衍生出一些相關的詞語,比如膏藥、膏方等。 近義詞:其他與膏劑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膏霜、乳膏等,它們也是一種塗抹在皮膚上的藥物或化妝品。 反義詞:膏劑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種特定的塗抹劑,沒有與之相對立的定義。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