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劑的意思、膏劑的詳細解釋
膏劑的解釋
[adhesive plaster] 熬成膏狀的藥物
詳細解釋
中醫指經過浸漬、熬煎,濃縮成膏狀的藥物。
詞語分解
- 膏的解釋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細糧)。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澤(a.滋潤作物的及時雨;b.喻給予恩惠)。 中醫指心尖脂肪,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上:
- 劑的解釋 劑 (劑) ì 配合而成的藥:劑型。劑量(俷 )。藥劑。清涼劑。 量詞,用于若幹味藥配合起來的湯藥,亦稱“服(?)”、“付”:一劑藥。 做饅頭或餃子等面食時,從和好的面上分出來的小塊兒:面劑兒。 筆
網絡擴展解釋
膏劑是中醫藥學中常見的藥物劑型,指通過水或植物油将藥物煎熬濃縮而成的膏狀制劑。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分類
-
基本定義
膏劑以藥材為原料,經浸漬、煎煮、濃縮等工藝制成,分為内服和外用兩大類。内服膏劑多用于慢性病調理,外用膏劑則用于皮膚或黏膜局部治療。
-
内服膏劑
- 流浸膏:藥材有效成分浸出後濃縮而成,濃度高、用量少(如益母草流浸膏)。
- 浸膏:溶媒完全蒸發後的半固體或粉末狀制劑,如紫珠草浸膏。
- 煎膏(膏滋):藥物煎煮後加蜂蜜或糖制成,適用于體虛調理(如參芪膏)。
-
外用膏劑
- 軟膏:藥物與基質混合的半固體制劑,如三黃軟膏,具有保護或局部治療作用。
- 硬膏(膏藥):常溫下為固體,貼敷使用,如傳統黑膏藥。
二、特點與優勢
- 持久藥效:膏劑黏附性強,可延長藥物作用時間。
- 使用便捷:内服膏滋便于攜帶和服用,外用膏劑直接塗抹或貼敷。
- 保護作用:外用膏劑可隔絕外界刺激,促進藥物滲透。
三、曆史與應用
膏劑最早記載于《内經》,晉代《肘後方》擴展了其應用範圍,唐宋後廣泛使用。現代膏劑不僅用于臨床(如消炎、鎮痛),也用于家庭保健(如自制調膏)。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或制作方法,可參考(39健康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膏劑,是指一種用于外用的半固體藥物或化妝品。下面具體解釋詞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
意思:膏劑指的是将藥物或化妝品制成半固體狀後用于外用的一種形式。它可以塗抹在皮膚上或者用于頭發和指甲的護理。
拆分部首和筆畫:膏劑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肉字旁),右邊的部首是勺。根據筆畫順序,它總共包含11個筆畫。
來源:膏劑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書中解釋為能夠塗抹的藥物。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于中醫藥和化妝品領域。
繁體:膏劑的繁體字為膏劑,字形更加複雜,但意思并無差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膏劑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它仍然保留了膏和劑兩個構詞成分,形狀和意思基本相似。
例句:請用膏劑輕輕塗抹在患處。
組詞:膏劑可以衍生出一些相關的詞語,比如膏藥、膏方等。
近義詞:其他與膏劑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膏霜、乳膏等,它們也是一種塗抹在皮膚上的藥物或化妝品。
反義詞:膏劑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種特定的塗抹劑,沒有與之相對立的定義。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