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戒寒的意思、戒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戒寒的解釋

告誡人備寒。亦借指霜降以後天氣。《國語·周語中》:“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 韋昭 注:“戒寒,謂霜降以後,清風先至,所以戒人為寒備也。” 唐 陳子昂 《謝賜冬衣表》:“當戒寒之初候,沐挾纊之殊榮。”《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轉眼長夏已過,又是新秋,清風戒寒。” 蔡有守 《九日寄劉三》詩:“衝節馳詩何限意,戒寒憐菊未成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戒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如下:

  1. 基本釋義
    “戒寒”指告誡人們準備禦寒,也借指霜降之後的天氣。這一詞彙常用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強調對季節變化的提醒。

  2. 出處與引文

    • 源自《國語·周語中》:“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韋昭注解稱:“戒寒,謂霜降以後,清風先至,所以戒人為寒備也。”
    • 唐代陳子昂在《謝賜冬衣表》中寫道:“當戒寒之初候,沐挾纊之殊榮”,體現“戒寒”與天氣轉寒的關聯。
  3. 文學應用
    在古典文學中,“戒寒”常被用來描繪秋末冬初的意境。例如《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提到“清風戒寒”,形容天氣漸冷時的自然景象。

  4. 綜合解釋
    該詞兼具動詞與名詞屬性:

    • 動詞:強調“提醒備寒”的動作(如霜降後需添衣);
    • 名詞:代指霜降後氣溫下降的時節。
  5. 用法示例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可用于文學創作或引述古籍,例如:“沖節馳詩何限意,戒寒憐菊未成黃”(蔡有守詩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擴展,可參考《國語》《儒林外史》等文獻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戒寒的意思

戒寒是指避免或防止寒冷的行為和态度。寒冷天氣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戒寒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寒冷的侵害。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戒寒的部首是扌(手部)和冫(冰部),共有9個筆畫。

來源

戒寒是一個由“戒”和“寒”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們在古代就已經意識到寒冷天氣對健康的影響,并開始采取措施來戒除寒冷。

繁體

戒寒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戒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戒寒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而言,漢字“戒”在古代寫作“喝”或“截”,“寒”寫作“免”。這些寫法在現代已不再使用。

例句

他時刻戒寒,穿着厚厚的羽絨服。

組詞

戒寒的相關組詞有:戒煙、戒酒、戒毒、戒除等。

近義詞

戒寒的近義詞有:預防寒冷、防寒、忌寒。

反義詞

戒寒的反義詞為不戒寒,即不采取任何措施來防止寒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