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蠻罽的意思、蠻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蠻罽的解釋

西南和南方少數民族生産的一種毛織品。 唐 高彥休 《唐阙史·賤買古畫馬》:“ 外郎 奇之,命取以視,則古絲煙晦,幅聯三四,蠻罽裁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蠻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詞義
    指中國西南及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生産的一種毛織品,常用于衣物或裝飾材料。

  2. 結構與發音

    • 拼音:mán jì
    • 注音:ㄇㄢˊ ㄐ一ˋ
    • 字形結構:兩字均為上下結構,“蠻”指古代對南方族群的泛稱,“罽”本義為毛織物。
  3. 曆史背景與文獻引用
    該詞多見于唐代文獻,如《唐阙史·賤買古畫馬》中“蠻罽裁标”一句,描述古畫裝裱所用的毛織材料,側面反映其工藝水平和文化交流意義。

  4. 文化内涵
    “蠻罽”不僅指實物,也承載了中原與少數民族地區在手工技藝、貿易往來等方面的互動曆史,是古代經濟與文化交流的見證。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工藝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唐阙史》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蠻罽

蠻罽(mán jī)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作名詞。它指的是一種常見的野生植物,葉子呈心形,花小而白,有時帶有淡紫色。蠻罽還有一種用作藥用的品種,被廣泛用于中藥制劑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蠻罽的拆分部首是蟲(chóng)和罒(wǎng),它的總共包含了12個筆畫。

來源

蠻罽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在古籍《爾雅》中已經有關于蠻罽的描述,當時被用來形容這種植物的形态和特征。

繁體

蠻罽的繁體字為「蠻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蠻罽的寫法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的古代字形中,蠻罽曾經用「螨蕺」來表示。

例句

1. 這片山野裡到處都是野生蠻罽。 2. 你要多加注意蠻罽的種植時間和管理。

組詞

蠻罽可以和其他漢字組合成各種詞語,如蠻罽子、蠻罽花、蠻罽草等。

近義詞

蠻罽的近義詞為蠻荽。

反義詞

蠻罽的反義詞沒有确定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