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書院的意思、白鹿洞書院的詳細解釋
白鹿洞書院的解釋
宋 初四大書院之一。在 江西 廬山 五老峰 東南。 唐 李渤 隱居讀書于此,曾畜一白鹿自娛,人稱 白鹿先生 。後 渤 任 江州 刺史,于其地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 南唐 時建學館于此,稱廬山國學。 宋 初改稱白鹿洞書院。 朱熹 為 南康軍 守,嘗手訂學規,講學其中。 明 清 仍為書院。《宋史·道學傳三·朱熹》:“除知 南康軍 ……間詣郡學,引進士子與之講論。訪白鹿洞書院遺址,奏復其舊,為《學規》,俾守之。” 明 王士性 《廣志繹·江南諸省》:“白鹿洞書院在 五老峯 下,始自 南唐 ,以 李善道 為洞主,建學置田,以給諸生,至 宋 而大盛,與嵩陽、石鼓、嶽麓為四大書院,蓋是 晦翁 過化之處,巖壁間多遺手澤。” 清 趙翼 有《白鹿洞書院》詩。參見“ 白鹿洞 ”。
詞語分解
- 白鹿的解釋 白色的鹿。傳說仙人,隱士多騎白鹿且放白鹿青崖間。;;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詳細解釋.白色的鹿。古時以為祥瑞。《國語·周語上》:“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漢書·郊祀志五》:“已祠,胙餘皆燎之,
- 書院的解釋 舊時地方上設立的供人讀書或講學的處所顧憲成重修 東林書院的時候清楚地宣布,他是講 程朱學說的。;;《事事關心》詳細解釋. 唐 代中書省修書或侍講的機構。 玄宗 開元 六年,乾元院改號麗正修書院,十
網絡擴展解釋
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著名教育機構,其名稱、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名稱由來
因唐代李渤隱居廬山時豢養白鹿而得名。李渤曾在此讀書,人稱“白鹿先生”,其隱居地被稱為“白鹿洞”。南唐時期在此設立“廬山國學”,宋代擴建後正式定名“白鹿洞書院”。
二、地理位置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占地約3000畝,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建築群沿貫道溪呈串聯式布局,坐北朝南,以明、清風格為主,含禦書閣、明倫堂等标志性建築。
三、曆史沿革
- 唐代起源:原為李渤兄弟讀書處,後發展為遊覽勝地。
- 南唐興學:940年南唐朝廷建立“廬山國學”,成為中央官學分支。
- 宋代鼎盛:南宋朱熹重建書院并制定《白鹿洞書院學規》,确立其理學傳播中心地位,成為“四大書院”之一。
- 元明清變遷:多次毀于戰火又重建,清末改為學堂,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文化意義
- 教育典範:朱熹的學規強調“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笃行”,影響後世書院制度。
- 學術高地:陸九淵等學者曾在此講學,推動理學發展,被譽為“海内第一書院”。
- 建築特色:四合院布局與自然山水融合,體現“禮樂相成”的傳統理念,現存建築多為明清遺存。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九江文旅部門發布的官方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鹿洞書院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白鹿洞書院是指位于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的一座古代書院。它以白鹿洞為名,是因為書院所在地曾有一群白鹿在洞中栖息。這個詞也常用來指代這座書院所代表的文化和教育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白(白鹿洞書院)鹿(白鹿洞書院)洞(白鹿洞書院)書(白鹿洞書院)院(白鹿洞書院)
筆畫:白(5畫)鹿(11畫)洞(9畫)書(4畫)院(10畫)
來源:
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一所重要的書院,建于南宋時期。在這所書院中,不僅有師生相傳的學習之地,也有重要的文化交流和傳承的場所。它代表着古代中國教育興盛的時期。
繁體:
白鹿洞書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為「白鹿洞書院」
例句:
1. 白鹿洞書院是我們學校組織的一個重要的文化活動地點。
2. 春天來臨時,白鹿洞書院的景色格外美麗。
組詞:
1. 讀書院
2. 書院生
3. 遊學院
近義詞:
1. 學府
2. 學堂
3. 學院
反義詞:
1. 荒廢之地
2. 文化荒漠
3. 知識貧乏之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