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柔習的意思、柔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柔習的解釋

溫順馴服。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上将登封 太山 。 益州 進白騾至……上遂親乘之,柔習安便,不知登降之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柔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義指溫和地學習、研習或使之柔順、馴服。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核心詞義解析

  1. 溫和地學習、研習:

    • “柔”在此處取其“溫和、柔和”之意。《說文解字》釋“柔”為“木曲直也”,本指木質柔軟可曲,引申為溫和、柔順、安撫。
    • “習”指學習、練習、熟悉。《說文解字》釋“習”為“數飛也”,本指小鳥反複試飛,引申為學習、複習、習慣。
    • 因此,“柔習”組合,強調以一種溫和、不激進、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學習、研習或實踐。它描述的是一種從容、浸潤式的學習态度或過程。
    • 引證: 此義項可見于古代典籍對學習方法的描述。例如,《禮記·學記》雖未直接使用“柔習”一詞,但其提倡的“藏焉修焉,息焉遊焉”(學習與休息相結合)、“不陵節而施”(循序漸進)等原則,體現了“柔習”所蘊含的溫和、漸進的學習精神。(參考《漢語大詞典》釋義及古代教育思想)
  2. 使之柔順、馴服:

    • 在這個意義上,“柔”取“使…柔順、安撫”的使動用法。
    • “習”在此可理解為“使之習慣、適應”或指“習性”。
    • “柔習”即指通過教化、訓練等手段,使(人或物)變得柔順、馴服,或改變其習性使之適應。
    • 引證: 此義項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教化民衆或馴服鳥獸。例如,《周禮·地官司徒》中關于“大司徒”職責有“以鄉三物教萬民…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這種教化過程本身就包含着“柔習”民風,使之歸于仁厚、和睦的含義。(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相關釋義及古代典章制度)

二、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三、總結 “柔習”一詞在現代雖不常用,但其蘊含的“溫和漸進的學習态度”和“教化馴服”的核心概念,在古代文獻和思想中有所體現。理解該詞需結合“柔”的“溫和/使柔順”和“習”的“學習/習性/習慣”雙重含義,并根據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學習過程還是教化馴服的結果。其使用多見于描述古代教育、治理或馴養的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柔習”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柔習”指溫順馴服,多用于形容人或動物的性格溫和順從。該詞由“柔”(柔軟、溫和)和“習”(習性、習慣)組合而成,強調因長期適應形成的柔和性情。

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鄭棨的《開天傳信記》,記載唐玄宗在封禅泰山時,益州進獻了一匹白騾,玄宗騎乘後感歎其“柔習安便,不知登降之倦”。此例以白騾的溫順馴服,側面展現“柔習”的具體語境。

用法與延伸

注音與書寫
拼音為róu xí,注音符號為ㄖㄡˊ ㄒㄧˊ。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開天傳信記》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鼇鼻卑手刀筆酣墨飽畢門並載岑壑長鬟長腰米沖飙疇量楚麗瑽瑢得中防門紛擾粉色偾興官法冠绶含嘉倉诃诟胡服騎射狐文幾家傳人誦檢償嚼齒穿龈交譏箕斂鏡澈警旦救苦救難菊月課牙窺見爛好人爛盈兩得其所禮城録蘭邈永摩莎内拽般辟噴雨噓雲千千飯绮粲切合時宜青箱傳學秦姬曲趨職壬佞删取隨後逃石銅坑通望武官憲書銜指绡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