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涼的硯台。常以襯托環境的凄清冷落。 唐 鄭谷 《寄膳部李郎中昌符》詩:“靜燈微落燼,寒硯旋生凘。” 宋 曾鞏 《遣興》詩:“青燈鬪鼠窺寒硯,落月啼烏送逈笳。” 宋 柳永 《黃鐘羽·傾杯》詞:“蛩響幽窗,鼠窺寒硯,一點銀釭閒照。”
“寒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寒硯”指冰涼的硯台,常被用于文學作品中,通過硯台的冰冷感襯托環境的凄清、冷落或孤寂。例如:
多出現于古典詩詞或描寫傳統文人生活的語境中,例如:
“寒硯”既是具體物象,也是文學意象,通過硯台的冰涼感傳遞環境與心境的雙重清冷,常見于表達文人雅士的孤寂、貧寒或專注治學的場景。
寒硯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寒冷的硯台。古代中國文人在寫字之前通常會使用硯台進行磨墨,而寒硯則指的是溫度較低的硯台。
寒硯的部首是石(石字旁),它有6個筆畫。
寒硯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文人晨起之後,硯台上常常會沾有露水,因此硯台非常寒冷。寒硯常常被用來形容冬天的寒冷,同時也含有詩意的意味。
寒硯的繁體字為「寒硯」。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不同。根據古代的曆史記錄,寒硯的古代寫法為「寒磤」。
1. 冬日的早晨,他摸着寒硯,沉思良久才開始寫下第一個字。
2. 墨寶的字迹在寒硯上漸漸變淡了。
1. 寒冰:冰冷的冬天。
2. 硯池:放置硯台的容器。
3. 硬硯:堅硬的硯台。
1. 冰硯:冰冷的硯台。
2. 涼硯:涼爽的硯台。
1. 溫硯:溫暖的硯台。
2. 暖硯:溫暖的硯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