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中年頭發初白。《觚賸續編·樾泉近體》引 清 何鞏道 詩:“漸老忽驚 潘嶽 髩,多愁空抱 馬卿 琴。”參見“ 潘鬢 ”。
“潘嶽髩”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文學典故的詞語,主要用于形容中年時期頭發初白的現象,常被用來表達對年華逝去或人生愁緒的感慨。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典故來源
文學引用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昭明文選》中潘嶽的《秋興賦》或清代《觚賸續編》相關引文。
《潘嶽髩》是一個漢字詞語,一般用于形容人物束發造型的一種發式。這個詞在字典中的解釋是指将頭發束成一個大髻,後面下垂仿佛瀑布一般。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潘嶽髩的部首為"髟"(發)和"巛"(瀑布)。它由17畫組成。
潘嶽髩的名稱來源于曆史上的一位著名女詩人潘嶽。據說潘嶽很喜歡把自己的頭發束成一個大髻,後面的部分下垂如瀑布,因此人們便用她的名字來形容這種發型。
潘嶽髩的繁體寫法為「潘嶽髩」。
根據古籍典籍記錄,潘嶽髩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通常采用的是「潘嶽髻」的形式。
1. 她将頭發束成潘嶽髩,整個人看起來格外儒雅。
2. 三千絲絲瀑布般的潘嶽髩,讓她顯得風情萬種。
組詞:發髻、潘嶽、發束
近義詞:發髻、發垂
反義詞:披散、披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