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格物緻知的意思、格物緻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格物緻知的解釋

謂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為 中國 古代認識論的重要命題之一。語出《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緻知在格物。” 鄭玄 注:“格,來也;物猶事也。其知於善深,則來善物;其知於惡深,則來惡物;言事緣人所好來也,此緻或為至。”《朱子語類》卷十四:“格物緻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誠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若是格物緻知有所未盡,便是知得這明德未分明。”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大學》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隻是箇誠意,誠意的工夫隻是格物緻知,若以誠意為主去用格物緻知,即工夫始有下落,即為善去惡,無非是誠意的事。” 清 顔元 《四書正誤·大學》:“ 李植秀 問‘格物緻知’。予曰:‘知無體,以物為體……故曰:手格其物,而後知至。’”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四節:“所以根本要看重理智,而出發便在研究自然(‘格物緻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格物緻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格物緻知”指通過推究事物的本質規律來獲取知識。其中:

二、傳統儒家視角

  1. 經典出處:源自《禮記·大學》“緻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強調認知需以研究事物為基礎()。
  2. 實踐精神:被類比為類似科學探究的方法論,主張通過觀察、分析獲取真知()。

三、心學與哲學延伸

王陽明等學者提出:

四、現代意義

  1. 教育價值:強調培養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2. 科學關聯:與西方科學精神相通,主張通過實驗驗證規律()。

公式表達

核心邏輯可簡化為: $$ text{格物} rightarrow text{緻知} text{(探究事物)} Rightarrow text{(獲得真知)} $$

提示:若需了解不同學派的具體闡釋差異,可參考《大學》原文及朱熹、王陽明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物緻知》是一個有深意的成語,意味着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獲取知識和智慧。它包含了三個部分:格、物、緻知。現在我來分别給你介紹一下這三個部分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格"的拆分部首是“⺮”,筆畫數為3。 - "物"的拆分部首是“牜”,筆畫數為4。 - "緻知"的拆分部首是"至",筆畫數為6。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禮記·中庸》一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它強調了通過實踐和觀察來獲得真知的重要性。 《格物緻知》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格物緻知」,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 "格"字是由“⺮”和“乞”組成的, "物"字是由“牜”和“勿”組成的,而"緻"則是由"至"和“攵”組成的。 以下是一個例句:通過觀察大自然的規律和現象,我們可以格物緻知,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格物、緻知、物理、知識、知覺等。 近義詞包括:探究真相、探索智慧、科學探索等。 反義詞包括:無知、愚昧、無為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你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