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鞍鞯的意思、鞍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鞍鞯的解釋

鞍子和托鞍的墊子。古樂府《木蘭詩》:“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唐 杜甫 《送人從軍》詩:“馬塞防失道,雪沒錦鞍韉。” 魯迅 《故事新編·出關》:“但先給我的那匹青牛刷一下,鞍鞯曬一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鞍鞯”是古代馬具的組成部分,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鞍鞯(拼音:ān jiān)指馬鞍和墊在馬鞍下的墊子。其中:

二、文化背景 該詞常見于古詩文,如北朝民歌《木蘭詩》中的“西市買鞍鞯,南市買辔頭”,描述了木蘭為出征購置馬具的場景。唐代杜甫《送人從軍》也提到“雪沒錦鞍鞯”,體現其軍事用途。

三、功能與演變 鞍鞯最初用于戰争和狩獵,既能保護騎手舒適性,也減少對馬匹的磨損。隨着工藝發展,其材質從皮革擴展到金屬鑲嵌,結構逐漸優化,成為古代馬匹裝備的核心部件之一。

四、相關擴展

建議結合《木蘭詩》等文獻,進一步理解鞍鞯在古代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鞍鞯》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豐富的内涵。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鞍(ān):馬鞍,由革制而成,指馬背上供人騎坐的器具。 - 鞯(jiān):指馬鞯子,用于鞍與馬身接觸處的墊子。 來源: 《鞍鞯》這個詞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一篇詩中,其上下文為“載馳載馳,騁于林野,濯餘于潢池,溯遊于芷江,臨清且群,鞍鞯用凡。”意指驅馳于廣闊的林野之間,鞍鞯須隨意而凡用。 繁體字: 《鞍鞯》的繁體字書寫形式為「鞍韉」,與簡體字「鞍鞯」相對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鞍鞯》的字形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 例句: - 他将鞍鞯放置在馬背上,準備騎行。 - 她選擇了一塊柔軟的鞯墊,以使馬鞍更加舒適。 組詞: 與《鞍鞯》相關的組詞有:馬鞍、馬鞯、鞍辔、鞍袋等。 近義詞: 與《鞍鞯》意義類似的近義詞有:馬鞍、鞯墊、鞍子。 反義詞: 《鞍鞯》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