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霭露的意思、霭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霭露的解釋

喻蒙受恩澤。 南朝 宋 江智淵 《宣貴妃挽歌》:“雲松方靄露,風草已聲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霭露”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與古典文獻角度進行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的記載,“霭”本指雲氣輕柔缭繞之态,《說文解字》訓為“雲皃”,如李白《菩薩蠻》中“平林漠漠煙如織”即為此意;而“露”則為夜間水汽凝結之物,《禮記·月令》載“白露降”即指自然露水。

二字組合使用時,“霭露”常見于唐宋詩詞中,特指晨間薄霧與露水交融的朦胧景象,例如宋代詞人周邦彥《蘇幕遮》中“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意境,便暗合霭露濕潤清新的特質。此詞兼具視覺美感與觸覺感知,常用于描繪山林、田園等自然場景,帶有空靈悠遠的文學色彩。

在語言學層面,《辭源》(中華書局,2015修訂版)指出該詞屬于“并列式複合詞”,兩語素保留各自獨立語義而形成整體意境,這種構詞法常見于古代漢語詩詞創作。現代漢語中雖較少單獨使用,但在描寫傳統自然景觀的文學作品中仍有沿用。

網絡擴展解釋

“霭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霭露(拼音:ǎi lù)的本義為“喻蒙受恩澤”,常用于文學或詩歌中表達對恩惠、庇佑的隱喻。例如南朝宋詩人江智淵在《宣貴妃挽歌》中寫道:“雲松方霭露,風草已聲原”,以自然景象暗喻恩澤的覆蓋與延續。

二、詞語構成

三、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現代資料(如)提到“霭露”可形容早晨或傍晚空氣濕潤、有露水的天氣,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引申或拆分釋義,需謹慎使用。

四、使用場景

多見于古典詩文或書面語,表達含蓄的感恩或自然意象。現代日常使用較少,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該詞核心含義為“蒙受恩澤”,建議優先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釋義(如、4),其他解釋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阿況坳胡卑身賤體表功不務正業城市類型侈奢蠢戆慈恩村程登庸電發對副頓開多景樓伏帖高吟根植弓腳公職人員管窺蠡測官奴國亂和佛恒诰橫撞禾穟菏澤胡離匠氏見義必爲極才驚荒九精舊日積雪封霜趷蹬枯骼栗烈靈飛煤核喬松之壽齊年茕疚秋伏取轄投井睡思說大話使小錢庶物死沒堆損生貪冒探投天鬻鐵峽銅門退撓芚愚鄉任蕭牆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