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idow]∶亡夫之婦。即******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唐· 杜甫《無家别》
(2) [wife of a man with concubine]∶舊指大老婆,嫡妻;一說寡德之妻,謙詞;一說為國君夫人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詩·大雅·思齊》
(1).嫡妻。《詩·大雅·思齊》:“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 毛 傳:“寡妻,適妻也。”一說為賢妻。 鄭玄 箋:“寡妻,寡有之妻,言賢也。”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序緻》:“禁童子之暴謔,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鬭鬩,則 堯 舜 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 唐 杜甫 《入衡州》詩:“寡妻從為郡,兀者安堵墻。” 仇兆鳌 注:“寡妻從郡,謂 瓘 無姬妾之好。”
(2).******。《漢書·酷吏傳·田廣明》:“ 受降 都尉前死,喪柩在堂, 廣明 召其寡妻與姦。” 唐 杜甫 《無家别》詩:“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明 何景明 《答望之》詩:“飢饉饒群盜,征求及寡妻。”
“寡妻”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
嫡妻/正妻
源自《詩經·大雅·思齊》的“刑于寡妻,至于兄弟”,毛傳解釋為“適妻”(即正妻)。鄭玄箋注則稱“寡有之妻,言賢也”,即賢德的妻子。
例如《顔氏家訓》中“寡妻之誨谕”即指正妻的教導。
寡婦
指丈夫去世的婦人,如杜甫《無家别》中“一二老寡妻”,以及《漢書·酷吏傳》提及的“召其寡妻與奸”。
需根據文本時代及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建議結合具體古籍或詩句進一步分析,可參考《詩經》《漢書》《杜工部集》等文獻。
寡妻,指的是丈夫去世或與丈夫長期分居的婦女。
寡妻的部首是宀和女,寡妻的筆畫數是13畫。
寡妻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社會,用于描述丈夫去世或長期分居的女性。在封建時代,女性被依附于男性的身份和地位,因此寡妻這個詞在古代社會中相對常見。
寡妻的繁體字為寡妻。
古代對于寡妻的寫法沒有明确的規範,主要取決于個體的書寫風格和時代的差異。一些古籍中可能使用了"喀寡妻"或"刮寡妻"的寫法。
1. 那位寡妻失去丈夫後一直過着孤獨的生活。
2. 在古代社會,許多寡妻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努力生活下去。
寡妻的相關組詞有:
1. ******:指的是喪偶的女性。
2. 孀婦:指的是沒有再婚的******。
3. 寡居:指的是長期分居的狀态。
寡妻的近義詞有:
1. 寡居:指的是長期分居的婦女,與寡妻含義相近。
2. 孀婦:指的是沒有再婚的******,意義上也與寡妻相似。
寡妻的反義詞是已婚婦女,即指有丈夫陪伴的女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