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熛怒的意思、熛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熛怒的解釋

(1).火盛貌。《詩·小雅·正月》“燎之方揚” 漢 鄭玄 箋:“火田為燎,燎之方盛之時,炎熾熛怒,寧有能滅息之者!”《隋書·禮儀志二》:“夏迎 赤熛怒 者,火色熛怒,其靈炎至明盛也。”

(2).引申為熱盛。 元 王恽 《苦熱歎四十韻》:“今年六月中,荼毒逾往歲。金晶才始狀,熛怒勢此鋭。”

(3).風迅猛貌。《文選·宋玉<風賦>》:“飄忽淜滂,激颺熛怒。” 李善 注:“熛怒,如熛之聲。” 清 吳偉業 《八風詩》之七:“ 飛廉 熛怒向人間, 徐福 求仙恨未還。”

(4). 赤熛怒 的省稱。古謂五方帝之一,指南方赤帝,司夏。 金 王琢 《癸酉歲大熱》詩:“手搖鬥柄酌炎海,力逐 熛怒 乘離宮。” 清 唐孫華 《酷暑次日忽大風雨》詩:“直疑 招矩 戰 熛怒 ,乾坤震動驚雷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熛怒”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綜合解釋如下:

  1. 火勢旺盛
    本義指火焰熾盛的狀态。例如《詩經·小雅·正月》中“燎之方揚”的注解提到“炎熾熛怒”,形容火勢猛烈。在《隋書·禮儀志》中,亦用“火色熛怒”描述夏季火德之盛。

  2. 炎熱熾盛
    引申為極熱的天氣或環境。如元代王恽的詩句“熛怒勢此鋭”,即用此詞強調酷暑難耐。

  3. 風勢迅猛
    可形容狂風呼嘯之态。宋玉《風賦》中“激颺熛怒”即以此描述風勢迅疾,清代吳偉業詩句“飛廉熛怒向人間”亦沿用此意。

  4. 代指南方赤帝
    作為“赤熛怒”的簡稱,指代五方帝中的南方赤帝,主司夏季。如《隋書》提及“夏迎赤熛怒”,即與古代祭祀文化相關。

總結
該詞既可指自然現象(火、熱、風),亦涉及神話體系中的神祇。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常見于古典文獻及詩詞。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熛怒

熛怒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由4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火、石、又、心。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常用于形容人極度憤怒、憤怒如火。

熛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出現在《莊子》一書中,意為“極端憤怒”。“熛”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燹,意為大火、炎熱;“怒”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怒,意為生氣、憤怒。

在古時候,熛怒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它的結構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是象征火焰的燹,下部是象征内心的心。這樣的寫法更加符合這個詞的内涵,突出了憤怒如火的意思。

以下是一個關于熛怒的例句:

他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熛怒起來,氣得渾身發抖。

熛怒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熛怒如火、熛怒不已。

與熛怒意思相近的詞有憤怒、暴怒、盛怒等。這些詞都可以形容人因憤怒而情緒激動和失控。

與熛怒意思相反的詞有平靜、冷靜、鎮定等。這些詞可以形容人在憤怒面前能保持冷靜和理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